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锦城丝管日纷纷——唐至五代时期巴蜀乐舞述论

发布时间:2019-03-31 12:51
【摘要】:本文运用艺术史学和艺术考古学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并较为系统论述了唐至五代时期巴蜀音乐舞蹈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其历史意义,证明了巴蜀艺术具有鲜明的积淀性特征。隋唐时期宫廷乐舞达到鼎盛时期,在四川留下珍贵遗迹;唐代舞蹈的两大种类,健舞和软舞也曾在四川民间流行;说唱变文和最早的杂剧艺人发端于四川;唐代开创雷氏斫琴和蜀派琴曲,保留至今。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art historiography and art archaeolog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Ba-Shu music and dance from Tang Dynasty to five dynasties, and proves that the art of Ba-Shu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accumulation.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palace music and dance reached its peak, leaving precious relics in Sichuan; the two main types of dance in the Tang Dynasty, Jian dance and soft dance, were also popular in Sichuan, and the rap and singing variations and the earliest Zaju artists began in Sichuan; The Tang Dynasty created the music of Lei and Shu, and retained it so far.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J7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王辉斌;词起源于中唐诗客论——兼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词派[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3 马春莲;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历时性观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钱彤;论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崛起[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李西林;唐朝三代帝王对盛唐音乐繁荣的贡献与历史局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周薇;孔子、荀子和《吕氏春秋》的乐论比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董波;鼓吹音乐之渊源[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8 曾美月;隋唐“燕乐”考[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吴相洲;论元白新乐府创作与歌诗传唱的关系[J];中国诗歌研究;2003年00期

10 王珉;鼓吹乐起源说[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栋;;国乐飘香飘——论高师民族乐器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鲍震培;中国俗文学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玉葵;论唐代法曲的起源与流变[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2 赵开栋;《唱论》研究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自浩;陈澧《声律通考》整理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谢晓英;从八件艺术作品看隋唐时期的艺术创新观念[D];山西大学;2007年

5 杜娟;编磬源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李明明;中国古代雅乐文化分期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50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450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e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