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临汾地区鼓舞传承谱系调查研究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
【分类号】:J72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兵;;我国农村家族养老保障与制度创新的可行性选择——以河南省潢川县何营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张金俊;王文娟;;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赵文铎;;“九·一八事变”对东北农村宗族结构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刘洁;当代都市家族文化的变迁——以武汉司门口彭氏家族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5 王娟;萧洪恩;;功能依赖与族性情结:农村宗族续谱活动的社会学解读——基于湖北W村的个案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王世红;;论家族祭祀对社会的凝聚作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袁明宝;;民俗、民风牵引的农村文化实践变迁与效应[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8 薛彦乔;;从螺江陈氏家谱和清代xC卷看宗族士绅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张佩国;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财产边界[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谈家胜;;明清时期宗族势力对贵池傩戏的作用考析[J];东南文化;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2 宋平;;中国新移民与跨国小社会实践[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3 庄孔韶;徐杰舜;杜靖;石峰;;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沛艳;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军平;林耀华学术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海伦;福州义序半田村民间信仰文化人类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聂建顺;人文关怀:民间信仰之本[D];中原工学院;2011年
3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方亭;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文亭;不完整的倒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为波;宗族在乡村社会整合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公培超;影响村民选举的宗族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其布日哈斯;都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婚姻家庭生活变迁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黄;朝鲜乡约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贤红;冲突与秩序:俗民日常生活逻辑的追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不都赛米·阿不都热合曼;;木卡姆教育传承略思[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莱再提·克里木别克;;新疆哈萨克族“唱给母亲的歌”的传承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赖剑明;王宇扬;;兴国山歌的传承与审美[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乔馨;;侗族大歌初探[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5 姜磊;;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知识经济;2010年15期
6 傅丽娜;丁承运;;中原弦索音乐的传承与变迁[J];中国音乐学;2011年01期
7 罗静;;广西文场的唱腔特点及传承[J];大众文艺;2011年09期
8 庞梅;;博白客家山歌的传承与保护[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04期
9 颜娇;周博;;试析黑衣壮民歌的传承方式及传承困境[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10 刘珊;;传承山歌文化 打造“文化梅州”——平远县、兴宁市客家山歌问卷调查[J];大众文艺;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雷东霞;;从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角看当代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吴钊;;中国古琴艺术传统的传承、保护与创新[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乔建中;解读“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N];音乐周报;2007年
2 陈丰;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院校举行交流研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孟凡玉;工尺谱仍然活在民间[N];音乐周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师艳芳;长调:流淌在蒙古族血液里的音乐[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5 话题策划 农文成 撰文 蒋英;贵州高原上的神秘之音[N];贵州民族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王臻青;留在民间 还是走进艺术院团[N];辽宁日报;2007年
7 萧梅;用心保护传统音乐[N];中国艺术报;2002年
8 张安平;传承规律和发展方向[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额·巴特尔;别让蒙古族长调离草原渐去渐远[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方莹;不能总戴人家的“眼镜”看路[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王先艳;论民间合奏乐种的传承方式[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5 潘丽;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权迎;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符号创生与传承的教育人类学阐释[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涵;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方式的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2 张劲盛;变迁中的马头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莉;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民间歌曲传承的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晓丽;多元文化背景下肃南裕固族学校音乐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佳文;音乐传承的时代变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李胜男;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徐晓琴;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滕腾;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歌;南京白局及其传承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灏漭;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梧州瑶歌传承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1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53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