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更加注重对身体心理方面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尊巴舞从引进我国,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在不久的将来,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论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各健身房与舞蹈培训机构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成人尊巴舞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以中心城区健身房和舞蹈培训机构共470名尊巴舞学员、21名舞蹈老师为调查对象,了解到目前上海市成人尊巴舞发展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问题,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在调查中得到以下结论:1.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区由于尊巴舞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与国外一些高水平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2.学习尊巴舞的人数规模较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员都存在男士较少,女士较多,男女比例不平衡的现象;学员练习尊巴舞的时间较短。3.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低,本科及本科以下的居多缺乏高学历教师人才;缺乏专门从事尊巴舞专业的老师,大都是其他舞种的老师临时学习的尊巴舞;外地教师居多、短期兼职的舞蹈老师大量存在,这种现象会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较大的后果;教师的经济盈利方面动机较强,缺乏详细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年龄偏低,指教年限较短,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师教学主要动机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尊巴舞的发展。4.宣传途径有待于进一步畅通。目前上海市各大舞蹈机构宣传主要通过手机APP上的大众点评等软件进行招生宣传,这在当今社会是较为合理的宣传方式,在上海这座走在我国前列的国际化大都市更是如此,但仍存在相当部分的机构主要通过印发传单、让客户体验、横幅等方式进行宣传,这种传统方式影响较为受到限制,在当今社会不利于信息的畅通,这种情况也影响其发展。5.场地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舞蹈房符合标准的为数不多,很多场地面积较为狭小,影响教学,这种现象在健身房表现的较为显著。多媒体设备不足,利用不充分;室内装饰理念需要进一步创新。根据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1.一项新的事物兴起需要各方面戮力同心、通力合作方可沿着良性轨道运行,提高人们对尊巴舞这种新舞蹈的认识,实现良好发展效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意识方面引起一定的重视,除此之外,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2.规范尊巴舞市场体系建设。对于教师队伍多是非上海户籍人员这一问题,可以考虑纳入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体系中,形成能者上,劣者汰的发展机制,这对于留住人才,稳定教师队伍起到积极作用;可以考虑每年定期举办尊巴舞方面的赛事,提高人们对这项运动的认知度,这就需要有关机构、舞蹈协会的密切配合。3.统一编写尊巴舞教学方面的教材。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只是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教学,而各舞蹈老师教学风格又有所不同,这样会导致尊巴舞教学缺乏一个明晰的大纲标准,而这样会导致教师的主观随意性较强,不利于其开展。4.创新教学方法。尊巴舞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较为常规的教学方法,较少运用启示法、激励法等,这在刚开始教学中,对于学员打基础是有帮助的,但要想让学员摆脱对老师的教学依赖、获得更高水平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合理运用这些方法。5.搭建广阔的尊巴舞交流平台。目前对于尊巴舞来说,缺乏相应的交流平台,而舞蹈的开展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相互交流,例如街舞,街舞协会会定期与其他地区或者国家进行交流演出,这中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这一舞蹈的认知度及学习激情。所以,在这个方面需要政府、协会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尊巴舞在相互交流互动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图文】:
图 2 年龄分布直方图 (N=470)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尊巴舞学员年龄在 18-23 岁的比例为 30.6%;24-29 岁占 31.6%;30-35 占 18.5%;36-41 占 10.9%;42-47 占 6.4%。学习人数主要集中在 18-29 岁这个年龄段。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是工薪阶层,有着相对稳定的收入,在工作之余进行尊巴舞练习。分性别来看,女性学员普遍比男性学员年龄低,但是都是集中在 18-29 岁之间,从显著性差异来看,不同性别的学员在年龄上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普遍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4图3 学习动机直方图 (N=470)从表中可以看出,健身房学员在练习尊巴舞动机方面,男女士优先考虑的有所不同,,男士位于前 3 项的是:一是学习特长,为 37 人,占男士总体的 26.2%;二是兴趣培养,有 32 人,占到 22.7%;三是锻炼身体,有为 21 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7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乙元;袁建伟;康熙;;尊巴舞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态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年11期
2 王斌;;少数民族舞蹈与健美操的融合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4年08期
3 田晓丽;;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15期
4 戴豫;;高校健美操教学引入排舞的实践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23期
5 张宏力;;安代舞与健美操的对比分析及融合可行性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3年10期
6 郑华玲;黄国龙;;南美尊巴健身价值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7 李春璐;;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8期
8 何春晓;;健美操教学中舞蹈与健美操有机结合的应用情况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年08期
9 孙林;;体育舞蹈国标舞交谊舞发展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5期
10 陈凤珍;石俭;秦银健;;普通高校女子爵士健身健美操编排艺术与教法探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瑞瑶;上海市6-12岁少年儿童拉丁舞课外培训模式建构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2 范金刚;尊巴舞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可行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宋旭鹏;石家庄市少儿拉丁舞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吉兰;青岛市青少年拉丁舞培训机构运行情况与发展思路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5 余积红;上海市部分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有朝;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许莉;安徽省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699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699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