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在对外汉语文化活动课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8-12 12:18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这在当今的汉语国际教育界已基本成为一个共识。怎样将文化与语言结合?怎样丰富文化课的内容呢?这是我们需要探求的问题。 本人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活动,做出大胆尝试,将舞蹈教学纳入对外汉语文化活动课中。在泰国实习期间,本人把这种设想付诸实践,对泰国学生进行了几次舞蹈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在论文中,本人对活动式教学进行分析,解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活动课的意义、原则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对舞蹈文化做相关阐释,分析舞蹈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在理论研究之后,本人整理出舞蹈教学实践的教学案例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实践经验,指出今后在舞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舞蹈教学,本人设计出一套教学方案,希望对以后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另外,本人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本文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收集法、实验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J70-4
【图文】:
正步
基本的手上动作和步法,很简单,不用担心。经过简单地交流之后,我们便开始了今天的舞蹈教学。首先,我让学生们分为六个竖排站好。在泰国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很快站好了。我一用手势比划,一边告诉他们,横着的“这是一排”,竖着的“这是一列”。总共有“六,,。学生们站好之后,我站到了最前面的高台之上。先是正步站好,两脚靠紧,脚尖朝前,身体与面部均朝正前,重心在两脚。我让学生们模仿我的站姿,告诉他们,这个叫做“正步”。然后,脚跟不动,脚尖朝两边两斜角分开,重心不变。这个叫做“小八步”。接着,右脚向右迈一步,两脚尖仍然保持对前方两斜角,重心继续在两脚之间。个叫做“大八字步”。我一边做着动作,一边讲解着。泰国老师行走在学生之间,一监督学生的动作,一边用泰语进行解释。接下来,右脚收回,右脚的脚跟紧靠着左脚脚窝,两脚尖朝前斜角,成"丁”字型,这个步叫做丁字步。他们学习过“丁”这个,很容易明白这个名称的由来。(见下图)
先学了这几个脚位之后,就保持着“丁字步”的动作,开始学习几个手位。第一个是兰花指。兰花指的动作是:食指伸直,中指和大拇指虚扣在一起,无名小指自然弯曲,小指微微翘起。手指与手掌连接的关节处自然伸直,不能鼓起(见)。这个手位一般是用来指方向的,做的时候眼神随着手指动。这个动作一般是女。我告诉学生,兰花是中国的名花,这个手位如果做的漂亮,就像兰花一般。我领生们一手背在身后,一手兰花指,指了几个方向,并且眼神和头跟着指尖所指的方
本文编号:2790525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J70-4
【图文】:
正步
基本的手上动作和步法,很简单,不用担心。经过简单地交流之后,我们便开始了今天的舞蹈教学。首先,我让学生们分为六个竖排站好。在泰国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很快站好了。我一用手势比划,一边告诉他们,横着的“这是一排”,竖着的“这是一列”。总共有“六,,。学生们站好之后,我站到了最前面的高台之上。先是正步站好,两脚靠紧,脚尖朝前,身体与面部均朝正前,重心在两脚。我让学生们模仿我的站姿,告诉他们,这个叫做“正步”。然后,脚跟不动,脚尖朝两边两斜角分开,重心不变。这个叫做“小八步”。接着,右脚向右迈一步,两脚尖仍然保持对前方两斜角,重心继续在两脚之间。个叫做“大八字步”。我一边做着动作,一边讲解着。泰国老师行走在学生之间,一监督学生的动作,一边用泰语进行解释。接下来,右脚收回,右脚的脚跟紧靠着左脚脚窝,两脚尖朝前斜角,成"丁”字型,这个步叫做丁字步。他们学习过“丁”这个,很容易明白这个名称的由来。(见下图)
先学了这几个脚位之后,就保持着“丁字步”的动作,开始学习几个手位。第一个是兰花指。兰花指的动作是:食指伸直,中指和大拇指虚扣在一起,无名小指自然弯曲,小指微微翘起。手指与手掌连接的关节处自然伸直,不能鼓起(见)。这个手位一般是用来指方向的,做的时候眼神随着手指动。这个动作一般是女。我告诉学生,兰花是中国的名花,这个手位如果做的漂亮,就像兰花一般。我领生们一手背在身后,一手兰花指,指了几个方向,并且眼神和头跟着指尖所指的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悦;;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2 刘少辉;;论汉唐古典舞的古典文化传承与现代精神诉求[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李曼;;儒家中庸思想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体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李冬梅;;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潘晓霞;;论踏歌的审美特性[J];大舞台;2010年10期
6 邓捷;;论中国古典舞之传统文化内核[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兰天文;;道教文化对中国古典舞审美的影响与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3期
8 梁茜;陈枫;;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方法[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年Z1期
9 吴瑛;冯忠芳;;中国文化在泰国的影响力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薛晨;;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2790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79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