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余县旁牌舞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722.2
【图文】:
旁牌舞中“旁牌”也称圆牌
一、沐光仪式。即打扫祖祠堂和各个小的分祠堂。二、省贡仪式。即在祖祠堂各个代表上贡自己小组或分祠堂的贡品。三、祭祖仪式。即按辈分各小组和分祠堂逐一上香,最后集合跪拜祖先。四、扫墓祭祖。即康氏家族中选出代表去祖坟扫墓及祭祖。五、旁牌舞表演。即由新老两辈人开始旁牌舞表演。六、燕飨宗亲。即在宗祠宴请回家宗亲和周边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家在一起边吃边聊,诉说这一年里的酸甜苦辣,讲讲来年的打算。3.3.1.2 活动器材3.3.1.2.1 兵器旁牌舞所使用的兵器有两类:一类的防御兵器,另一类是击刺兵器。防御兵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旁牌,因其形状是圆形,也称圆牌。在表演时手持圆牌者为我方步兵。旁牌以前是由一种树藤或者轻木制作的,现在的旁牌主要都是由本地老水牛皮制作而成。另一种是燕子牌,因其形状如同燕子尾巴,故称为燕子牌。在表演时手持燕子牌者,是模拟敌军的骑兵。燕子牌以前也有木制或者木和兽皮合制,现在的燕子牌也主要是用本地老水牛皮制作而成。
短兵器主要有腰刀、双斧、钩镰、双锏、扫子等。笔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在使用的兵器里除了少量破旧不堪的真兵器以外,其他的兵器大多为竹制或者木制的兵器模型。传承人康安鑫老人告诉笔者,据他回忆,他的祖辈们所用的兵器都是能上阵杀敌的真兵器,虽然他们武艺高强,但是在练习旁牌舞这种团队合作的阵式时受伤也是家常便饭。到了父辈旁牌舞中使用的兵器虽然大多都是真的,由于艺人们的武艺传承受到战争的影响,许多艺人武艺不经等原因,以至于大多兵器基本闲置。到了康安鑫老人这一辈学过武术的艺人已经是寥寥无几,基本上使用的兵器为竹制或者木制代替品,真兵器随其他器材被保存于康氏祠堂。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旁牌舞的器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原本剩下为数不多的器材,在1985 年时县里举办的民间传统艺术普查时,县里组织康安鑫老人这一辈在大余县梅关中学练习表演,同行的还有剩余的能够使用的真兵器,在普查结束后这些器材连同资料一起存放于梅关中学,在这之后梅关中学经过数次的迁址、翻新校园,有关旁牌舞的器材也随之不见。①谈到这康安鑫老人也不由得感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维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看江西永新盾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视听;2015年12期
2 刘曦红;;宗族社会视野下大余旁牌舞体育民俗活动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赵海青;;浅析瑶族金锣舞的传承与保护[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4 王玉栋;;永新盾牌舞的武术技击价值及其传承特点[J];兰台世界;2013年22期
5 尹国昌;刘欣然;;民俗体育奇葩:永新盾牌舞的文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李文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03期
7 余友儒;何晓涛;;永新盾牌舞的武术技击价值及其传承特点[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张承龙;;永新盾牌舞的文化自然及其传承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9 汪如锋;;文化生态困境中土家族村落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彭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新盾牌舞的体育文化价值[J];农业考古;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英兰;阿伊努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崔亚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新盾牌舞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7年
2 陈婧;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志勇;论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湖南大学;2007年
4 韩双斌;江西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95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79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