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创作的图式解构与思维创新
发布时间:2021-01-29 07:44
中国民间舞(特指舞台化的民间舞)逐渐从动作性向形象性、从代表性向主题性的方向转变,经历了丰富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元素教学法"为基础的具有社会历史积淀和固定风格面貌的舞蹈动作便构成了舞蹈的"风格图式",使多种民间舞素材得以在同一视觉思维中进行转换与对应,它既填补了动作层面的风格韵律,也为舞种找到了不断生发与拓展的审美支点。"风格图式"自身的解构与重构对民间舞创作意义重大,如何在既定图式和当代风格之间把握好一个"度",逐渐成为舞蹈创作者和研究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对风格图式进行改造的过程中,编导若想迎合业内人士的审美,往往倾向于对风格图式进行逻辑性解构,以凸显作品的风格性;而对剧场中的普通观众而言,舞台形象的生动鲜活更能刺激他们的"秩序感",使作品得到更广泛受众的欢迎和喜爱。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2019,32(04)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以传统“风格图式”作为民间舞创作基石
二、以图式的“运用”塑造舞蹈的形式风格
三、以艺术“形象思维”(1)探索现实生活
四、以图式的“解构”重组艺术形象
五、图式解构的得当性影响业界评判
六、艺术形象“可读解性”的清晰度决定社会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科建设视野中的中国古典舞[J]. 于平. 艺术评论. 2016(06)
[2]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话语立场[J]. 慕羽. 民族艺术研究. 2014(02)
[3]当代中国舞蹈的主流[J]. 吴晓邦. 舞蹈. 1994(03)
本文编号:3006539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2019,32(04)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以传统“风格图式”作为民间舞创作基石
二、以图式的“运用”塑造舞蹈的形式风格
三、以艺术“形象思维”(1)探索现实生活
四、以图式的“解构”重组艺术形象
五、图式解构的得当性影响业界评判
六、艺术形象“可读解性”的清晰度决定社会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科建设视野中的中国古典舞[J]. 于平. 艺术评论. 2016(06)
[2]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话语立场[J]. 慕羽. 民族艺术研究. 2014(02)
[3]当代中国舞蹈的主流[J]. 吴晓邦. 舞蹈. 1994(03)
本文编号:3006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006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