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澜沧县老达保国家级非遗名录下的拉祜族民间舞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4 04:26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老达保寨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2人,其具有深厚的民间舞蹈根基。老达保寨共有芦笙舞(汉语拼音:gǎkèv)、摆舞(汉语拼音:bōdīv)两种拉祜族民间舞蹈形式,全村无论男女老少均会舞蹈,代代相传。老达保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来拜访考察学习,但至今却几乎没有对老达保寨的民间舞作较为系统的研究。老达保寨作为澜沧县推介拉祜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其民间舞以不同的形式逐渐走进公众的眼帘。笔者在参考大量的相关学术文献以及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并结合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分别从四个主体部分对老达保拉祜族民间舞的传承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阐述老达保拉祜族民间舞生存的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环境,分别概述老达保拉祜族民间舞的文化背景及其传统的传承方式;第二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分析老达保拉祜族民间舞的传承方式现状;第三部分,剖析拉祜族民间舞的价值和对其意义的重视,结合现状,分析对老达保拉祜族民间舞传承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通过对...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澜沧县老达保国家级非遗名录下的拉祜族民间舞传承研究


—1保护传承基地分布图

澜沧县老达保国家级非遗名录下的拉祜族民间舞传承研究


—2磨刀舞

谷子,拉祜,舞蹈动作,慢行


族劳之出前现形变正部时而慢行,时而跺地,时而蹬踩的动作体现出打磨刀具时所使力道的照先左边后右边的顺序展现磨刀舞蹈动作。拉祜文:cal xeur ve,汉语拼音:jiǎ ě v)图 1—2 磨刀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准扶贫背景下实施文化扶贫的路径研究[J]. 侯刚.  延边党校学报. 2018(02)
[2]基于数字技术的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J]. 高奕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及策略研究述评[J]. 李技文.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国内近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 肖绪信.  特区经济. 2017(03)
[5]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管理研究——以黔东南侗族为例[J]. 胡艳丽,曾梦宇.  民族论坛. 2016(11)
[6]《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译本非遗定义中的误译:基于概念逻辑关系的解读[J]. 郑安文.  中国翻译. 2016(02)
[7]国内拉祜族研究综述[J]. 刘露.  普洱学院学报. 2016(01)
[8]拉祜族芦笙及芦笙舞传统文化心态浅析[J]. 石晶.  民族音乐. 2015(05)
[9]拉祜族传统居住习俗——以云南省西盟县南约寨为例[J]. 金悦.  普洱学院学报. 2013(05)
[10]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的民族节日传承与发展——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J]. 光映炯,张晓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硕士论文
[1]云南澜沧县拉祜族葫芦节产生、传承与变迁[D]. 刘露.中央民族大学 2016
[2]拉祜族图腾艺术研究[D]. 豆子.昆明理工大学 2014
[3]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方式的研究[D]. 张涵.云南艺术学院 2013
[4]云南少数民族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方式的探索[D]. 保奕帆.云南艺术学院 2012
[5]梁平木版年画工艺当代传承方式研究[D]. 薛振河.重庆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33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033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