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略论胶州秧歌的特征、发展及保护

发布时间:2021-02-19 20:36
  胶州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音乐、舞蹈和秧歌小戏在中国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胶州秧歌亟需保护。本文从胶州秧歌自身所保存的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对胶州秧歌起源与历史沿革等资料的汇总,阐释了胶州秧歌的发展变革受物质生产力水平、自然地理条件、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影响,显示了胶州秧歌发展的特殊规律性。通过对胶州秧歌的调式、曲式、唱腔曲牌、音乐表现手法、演出习俗、角色行当、传承方式、表演内容、乐器道具等艺术要素进行梳理,阐述了胶州秧歌既朴实简约又热情多变的音乐风格特征及其歌、舞、戏、武术、杂技多元一体的农耕文化型艺术形式特征,是源自胶州地域文化的兼容性、开放性、传承性和智慧变革性。通过分析秧歌的创新形式在民间蓬勃发展的原因,发现胶州秧歌的价值和生命力蕴含在其看似简陋的艺术形式之中。在此基础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出发点,对胶州秧歌的保护传承明确定位并提出保护意见。本课题研究对进一步保存、继承和发扬胶州秧歌这一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思路和意义
    三、胶州秧歌的主要研究文献
第一章 从胶州秧歌的演变探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胶州秧歌的形成
        一、两种起源说
        二、宋元文化对“胶州秧歌”形成的间接影响
    第二节 表演形式的演变
        一、两种演变说
        二、社会环境对“胶州秧歌”演变的间接影响
    第三节 现状和兴衰
        一、胶州秧歌演出现状
        二、胶州秧歌兴衰
第二章 从胶州秧歌特征探其民族文化特性
    第一节 音乐风格的形成
        一、胶州秧歌小戏音乐与民歌小调
        二、胶州秧歌跑场音乐特点与舞蹈风格
    第二节小戏文化特性的由来
        一、农耕文化型艺术形式
        二、传承性
        三、兼容性
        四、开放性
    第三节 秧歌的创新形式及胶州秧歌的传承
        一、秧歌的创新形式
        二、胶州秧歌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传承人到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思维[J]. 尹凌,余风.  江西社会科学. 2008(12)
[2]“原生型”胶州秧歌的文化解读[J]. 刘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3]新秧歌里的“民间”[J]. 毛巧晖.  民间文化论坛. 2006(03)
[4]新兴健身项目—健身秧歌[J]. 冯张昌.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01)
[5]板桥镇码头与高丽亭馆[J]. 郑文光.  当代韩国. 2001(02)
[6]戏曲的形成[J]. 张庚.  文艺研究. 1979(02)



本文编号:3041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041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