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舞的仪式功能与意象渊源
发布时间:2021-03-13 12:33
文章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龙舞"切入,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把握阐释其仪式功能。在对"龙舞"之"求雨"这一基本功能的考索中,揭示从"旱暵则舞雩"到"龙见而雩"的内在关联;揭示"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之"龙"与"雷电"视听形象的关联。在对电、雷、雨、云的进一步考释中,指出黄帝纪功乐舞《云门》是对《云冂》的误读,并指出《云冂大卷》可能是最早的"龙舞"。同时,在对《吕氏春秋》"洁土为龙"和"积薪而燔之"的研判中,揭示龙舞的意象渊源及其舞蹈的原始发生。
【文章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9,(06)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云集“武林高手”的岭南龙舞
二、扎草插香、踏碇拟形的江南龙舞
三、巨得雄浑、细得精巧的两湖龙舞
四、龙舞的包容凝聚与跨界集成
五、中华龙舞是有仪式功能的“假形舞蹈”
六、《春秋繁露》求雨的“洁土为龙”和“积薪而燔之”
七、从“旱暵则舞雩”到“龙见而雩”
八、“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体现出“乾道变化”
九、从《尔雅翼》的“三停九似”到《伏羲考》的“图腾兼并”
十、《说文》释“龙”的要点与《云门大卷》纠谬
十一、“雷电”与“潜渊”“登天(云)”的“回转形”
十二、“土龙致雨”的“土龙”是怎样舞起来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龙舞渊源新探[J]. 黎国韬,龙赛州. 文化遗产. 2016(03)
本文编号:3080224
【文章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9,(06)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云集“武林高手”的岭南龙舞
二、扎草插香、踏碇拟形的江南龙舞
三、巨得雄浑、细得精巧的两湖龙舞
四、龙舞的包容凝聚与跨界集成
五、中华龙舞是有仪式功能的“假形舞蹈”
六、《春秋繁露》求雨的“洁土为龙”和“积薪而燔之”
七、从“旱暵则舞雩”到“龙见而雩”
八、“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体现出“乾道变化”
九、从《尔雅翼》的“三停九似”到《伏羲考》的“图腾兼并”
十、《说文》释“龙”的要点与《云门大卷》纠谬
十一、“雷电”与“潜渊”“登天(云)”的“回转形”
十二、“土龙致雨”的“土龙”是怎样舞起来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龙舞渊源新探[J]. 黎国韬,龙赛州. 文化遗产. 2016(03)
本文编号:3080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08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