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舒巧 门文元舞剧创作风格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1 18:11
  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常常呈现为多种力量的彼此冲撞、相互交融,而对舞剧创作主体的研究正是彰显了对编舞家身处历史之中,作为创作行为者主体动力的确认。回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舞剧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舒巧、门文元在舞剧创作实践方面逐渐树立起两座令人瞩目的高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前二十年中,舒巧逐渐消解了文学文本在舞剧改编过程中的制导地位,构建起以编导个体表达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在对人本精神的追求下形成了舒巧舞剧的创作风格:即从“人”的立场出发,着眼于“日常”生活的“非常”叙述,强调对人物情感细致深入地表达,独特的叙事结构所呈现的叙事能力,以及不离不弃的女性主题。这些特征又共同成就了舒巧由心理型人物观支撑起来的“心理舞剧”建构。而门文元的舞剧创作风格则呈现出另一种追求:即通过对区域性民间舞戏剧化的运用,对英雄人物崇高精神的塑造,在追求舞台视觉震撼力的同时强调跌宕起伏的故事内容,最终实现对时代主旋律的弘扬、对民族精神文化的宣传与对社会风尚的引领。其凸显了以行动型人物观推动的“戏剧舞剧”铺排。应该说舒巧与门文元同为中国当代重要的舞剧编导,但二者在创作风格与创作立足点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探究其中差异...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既往研究综述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及其范围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舒巧、门文元的成长背景阐释
    第一节 革命战火中锻造的精神底色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文艺工作
        一、新中国第一个舞蹈学习班的学员——舒巧
            (一)崔承喜艺术观的影响
            (二)第一个小型舞蹈作品《剑舞》
            (三)在《小刀会》《鱼美人》之争中开启舞剧探索之路
        二、部队中艰苦奋斗的“蜡头”精神——门文元
            (一)部队基层生活的滋养
            (二)自觉响应“向传统和民间舞蹈学习”的号召
            (三)被舞蹈界所瞩目的《金山战鼓》
        三、探索舞剧民族形式的时代需求
    小结
第二章 舒巧、门文元的舞剧创作环境探究
    第一节 上海、沈阳相异的舞蹈发展趋势
    第二节 八十年代香港的舞剧创作环境
        一、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制的管理运营机制
        二、由“票房”“舞评”形成的监督机制
        三、在港期间舒巧独立自主的创作状态
        四、因爱舞蹈而舞蹈的“兴趣说”
    第三节 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中国(内地)的舞剧创作环境
        一、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创作指向
        二、从“动态建构”到“精神寻根”的主题嬗变
        三、门文元成就“小团造大戏”的创作神话
    小结
第三章 舒巧、门文元的舞剧作品比较分析
    第一节 舞剧创作题材选择的比较
        一、关于舞剧创作题材的选择
            (一)舒巧在多种题材中实现对“人”的深沉注视
            (二)门文元在选材中完成“救国”主题的书写
        二、关于舞剧台本的改编体裁
            (一)舒巧从小说文本着手重构舞剧
            (二)门文元重塑影视经典的舞剧创作
        小结
    第二节 舞剧形象塑造的比较
        一、舒巧舞剧作品的形象塑造
            (一)心理型人物观带来揭示性情节的构成
            (二)开放性的人物结构
            (三)写意风格的追求与直描手法的运用
            (四)在限制中完成人物独特的形象塑造
            (五)对女性情感话题的关注与转变
        二、门文元舞剧作品的形象塑造
            (一)行动型人物观派生出解决性情节的构架
            (二)锁闭性的人物结构
            (三)蕴藏着戏剧冲突的人物关系设置
            (四)战争背景与悲情氛围成为塑造英雄的语境
            (五)英雄主义精神的共同指向
        小结
    第三节 舞剧创作语言特性的比较
        一、舒巧舞剧创作语言的特性
            (一)“因情立体”的语言生成
            (二)结构铺排中蕴含的言语效能
            (三)以群舞来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四)“双人舞”成为舞剧叙述的关键元素
            (五)对动作语汇的大胆创新
        二、门文元舞剧创作语言的特性
            (一)以推动情节发展为目的的结构骨架
            (二)强调本体形式美的语言铺排
            (三)把握传统的稳定性与流变性
            (四)建构视觉符号的话语系统
            (五)利用舞台综合技术来营造舞剧视觉效果
        小结
第四章 舒巧、门文元的舞剧创作理念比较
    第一节 为何创作——“开创”与“守望”
        一、舒巧的开创探索
        二、门文元的守望担当
        小结
    第二节 怎样创作——(一)传统舞蹈表演形式的接续与发展
        一、以开放的态度运用传统舞蹈动作素材库
        二、以发展的眼光接续传统舞蹈表演程式
        小结
    第三节 怎样创作——(二)音乐和舞蹈是舞剧形象塑造的左、右手
        一、尊重音乐自身的创作规律
        二、突破“音乐长度表”的常规模式
        三、从《鱼美人》《黄土地》中获得的启示
        小结
    第四节 为谁创作——寻求舞剧创作的人民性
        一、舒巧强调沉浸于社会来了解人们关心的问题
        二、门文元在舞剧创作上“抓住观众”的努力
        三、吴晓邦的启示
        小结
结语:中国舞剧创作个案对比研究的意义与启迪
附录一 :舒巧重要作品创作年表
附录二 :门文元重要作品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必须绝对现代”:谈“剧戏音乐剧”《杨月楼》[J]. 织工.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8(06)
[2]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现实题材舞蹈演进启示[J]. 慕羽.  民族艺术研究. 2018(03)
[3]震人心魄 荡气回肠——舞剧《金陵十三钗》的叙事话语分析[J]. 龚倩.  舞蹈. 2015(02)
[4]门文元大型舞剧创作感思[J]. 于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4(01)
[5]从《奔月》到《青春祭》——舒巧大型舞剧艺术创作感思[J]. 于平.  艺术百家. 2012(03)
[6]舞剧的审美特征[J]. 李承祥.  舞蹈. 2000(06)
[7]随真心 舞真情——记北京舞院编导系’98现代舞班[J]. 柳宁.  舞蹈. 2000(05)
[8]从传统到现代 向着身体本源再开发——’98创舞国际艺术节随感[J]. 杨鲜婷,刘青弋.  舞蹈. 1998(06)
[9]“前卫”[J]. 舒巧.  舞蹈. 1998(04)
[10]评舞剧《青春祭》[J]. 冯双白.  舞蹈. 1997(06)

博士论文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1942-1949)[D]. 周俊.山东大学 2009
[2]舞剧叙事性研究[D]. 许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3]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1979~2006[D]. 慕羽.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4]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D]. 于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3

硕士论文
[1]论舞剧创作中人性的刻画方式[D]. 胡梦蝶.南京艺术学院 2016



本文编号:3181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181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