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曲人物和戏曲行当对民族舞剧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25 08:29
本文在中国传统戏曲对中国舞剧创作历史的影响背景下,对舞剧创作中关涉戏曲人物和戏曲行当的形象塑造作了详细分析,以期通过这一特定线索,探析戏曲艺术影响下中国民族舞剧的创作发展脉络与历史把握。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分别为:第一章:中国舞剧的初探到民族舞剧的发生。本章通过对新中国初期民族舞剧的创作回顾,追溯了传统戏曲对舞剧创作产生的背景影响。第二章:舞剧中戏曲人物和戏曲行当的形态建构。本章通过对舞剧题材中涉及戏曲行当及戏曲人物塑造的舞剧作品进行形态分析与结构梳理,探究了传统戏曲对舞剧创作产生的形态影响。第三章:戏曲人物和戏曲行当对民族舞剧创作的影响。本章通过对涉及戏曲素材、戏曲主题以及戏曲内容的舞剧创作进行的整体分析,总结出戏曲人物和戏曲行当对民族舞剧创作产生的多层面影响。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中国舞剧的初探到民族舞剧的发生
第一节 五十年代——形式与内容的照搬
一、舞剧的初探来自于京剧的改良——《古刹惊梦》
二、从“头三脚”到《宝莲灯》
三、借助戏曲行当塑造人物形象——《小刀会》
第二节 八十年代——戏曲舞蹈的舞剧化
一、戏曲舞姿技巧突出人物形象特征——《文成公主》
二、戏曲舞蹈语言开掘人物内心活动——《奔月》
三、以戏曲表达方式丰富人物情感层次——《凤鸣岐山》
四、坚持戏曲舞蹈作为舞剧语言的生成动机——《红楼梦》
第二章 舞剧中戏曲人物的形态建构
第一节 “中国学派”的芭蕾舞剧
一、“戏中戏”与“身外身”——广芭的《梅兰芳》
二、心理结构下的伶人的爱情悲剧——广芭的《风雪夜归人》
三、镜头语言下戏曲的形式意味——中芭的“大红灯笼”
第二节 “当代化”的民族舞剧
一、草根伶人的情义坚守——《徽班》
二、武生的“粉墨人生”——《粉墨春秋》
三、从戏曲行当“青衣”看生命该如何寄托——《青衣》
第三章 戏曲人物和戏曲行当对民族舞剧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戏曲素材对舞剧创作的影响
一、以程式化动作作为舞剧主题动机
二、以戏曲人物的特殊身份强化舞剧形象
三、以传统舞蹈语言促进“舞剧化”转变
四、以“前文本”作为舞剧内容先导
五、以戏曲情节冲突助推舞剧剧情
第二节 戏曲主题对舞剧创作的影响
一、日常生活中的人情流露
二、故土家国前的人理担当
三、舞台信仰下的人性缺失
第三节 戏曲内容对舞剧创作的影响
一、继承戏曲作品中的民族文化
二、传承戏曲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三、承袭戏曲作品中的传统审美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中国十大古典舞剧述评(上)[J].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6(01)
[2]舞剧《青衣》的“奔月”情怀[J]. 于平. 艺术评论. 2016(02)
[3]舞剧《梅蘭芳》的“梅兰芳”[J]. 于平. 舞蹈. 2015(01)
[4]看客与戏子的双重批判——论鲁迅启蒙观、文艺大众化理念与戏台文化之关系[J]. 曾令霞. 天府新论. 2013(01)
[5]舒巧大型舞剧创作感思[J]. 于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2(01)
[6]粉墨人生的舞剧言说——大型舞剧《粉墨春秋》观后[J]. 于平. 艺术评论. 2012(01)
[7]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摭论[J]. 于平. 艺术百家. 2011(03)
[8]史记与当代艺术[J]. 杨晓雯.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4)
[9]试论戏曲舞蹈的发展演变及文化内涵[J]. 于平. 戏曲研究. 2010(02)
[10]“回归”的《风雪夜归人》[J]. 刘晓真. 舞蹈. 2010(04)
硕士论文
[1]论原著对舞剧人物性格的重要性[D]. 杜玉俏.北京舞蹈学院 2015
[2]评中国现当代舞剧的创作变迁[D]. 马丽.河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05025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中国舞剧的初探到民族舞剧的发生
第一节 五十年代——形式与内容的照搬
一、舞剧的初探来自于京剧的改良——《古刹惊梦》
二、从“头三脚”到《宝莲灯》
三、借助戏曲行当塑造人物形象——《小刀会》
第二节 八十年代——戏曲舞蹈的舞剧化
一、戏曲舞姿技巧突出人物形象特征——《文成公主》
二、戏曲舞蹈语言开掘人物内心活动——《奔月》
三、以戏曲表达方式丰富人物情感层次——《凤鸣岐山》
四、坚持戏曲舞蹈作为舞剧语言的生成动机——《红楼梦》
第二章 舞剧中戏曲人物的形态建构
第一节 “中国学派”的芭蕾舞剧
一、“戏中戏”与“身外身”——广芭的《梅兰芳》
二、心理结构下的伶人的爱情悲剧——广芭的《风雪夜归人》
三、镜头语言下戏曲的形式意味——中芭的“大红灯笼”
第二节 “当代化”的民族舞剧
一、草根伶人的情义坚守——《徽班》
二、武生的“粉墨人生”——《粉墨春秋》
三、从戏曲行当“青衣”看生命该如何寄托——《青衣》
第三章 戏曲人物和戏曲行当对民族舞剧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戏曲素材对舞剧创作的影响
一、以程式化动作作为舞剧主题动机
二、以戏曲人物的特殊身份强化舞剧形象
三、以传统舞蹈语言促进“舞剧化”转变
四、以“前文本”作为舞剧内容先导
五、以戏曲情节冲突助推舞剧剧情
第二节 戏曲主题对舞剧创作的影响
一、日常生活中的人情流露
二、故土家国前的人理担当
三、舞台信仰下的人性缺失
第三节 戏曲内容对舞剧创作的影响
一、继承戏曲作品中的民族文化
二、传承戏曲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三、承袭戏曲作品中的传统审美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中国十大古典舞剧述评(上)[J].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6(01)
[2]舞剧《青衣》的“奔月”情怀[J]. 于平. 艺术评论. 2016(02)
[3]舞剧《梅蘭芳》的“梅兰芳”[J]. 于平. 舞蹈. 2015(01)
[4]看客与戏子的双重批判——论鲁迅启蒙观、文艺大众化理念与戏台文化之关系[J]. 曾令霞. 天府新论. 2013(01)
[5]舒巧大型舞剧创作感思[J]. 于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2(01)
[6]粉墨人生的舞剧言说——大型舞剧《粉墨春秋》观后[J]. 于平. 艺术评论. 2012(01)
[7]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摭论[J]. 于平. 艺术百家. 2011(03)
[8]史记与当代艺术[J]. 杨晓雯.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4)
[9]试论戏曲舞蹈的发展演变及文化内涵[J]. 于平. 戏曲研究. 2010(02)
[10]“回归”的《风雪夜归人》[J]. 刘晓真. 舞蹈. 2010(04)
硕士论文
[1]论原著对舞剧人物性格的重要性[D]. 杜玉俏.北京舞蹈学院 2015
[2]评中国现当代舞剧的创作变迁[D]. 马丽.河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05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20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