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走进塔吉克族的舞蹈世界——来自帕米尔高原的田野实录

发布时间:2021-07-01 14:45
  本文根据前往塔什库尔干的田野调查实录探讨新疆塔吉克族的舞蹈,笔者按照调研行程,从塔什库尔干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到访谈实录以及当地博物馆、历史遗址几个方面对新疆塔吉克族舞蹈做全方位的梳理,运用民族志等方法对新疆塔吉克族舞蹈的特征、形态做合理阐释,对舞蹈文化进行深层解析,从而为西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文章来源】:民族艺林. 2019,(01)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走进塔吉克族的舞蹈世界——来自帕米尔高原的田野实录


采访玉克沙克老师

墓葬,太阳


作,几乎没有腰部动作,女孩在跳鹰舞时可以选用长长的纱巾做道具,两手撑开于背后,模仿鹰展翅翱翔。男女表演则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但需注意,男女共舞时二人不能有任何身体接触。舞蹈风格的形成与民族性格存在关联,塔吉克人重礼节、懂礼貌的品性促成了这样的规定。鹰是独居动物,每只鹰都有自己的领地,当别的鹰跑到自己的领地就会跟它们打斗一番。因此,传统民间的鹰舞没有群舞,一般以独舞或者双人舞为主。民间的鹰舞更注重模仿,接近鹰的原貌,尊重原生形态,但舞台与地狱,善良与邪恶的“二元论”。再往上走,足足十一处用石头堆砌起来圆圈状的大型太阳墓映入眼帘,火祆教对太阳有着无尽的向往与追求,他们的直观思维认定,圆形代表着圆满,太阳东升西落又能再次升起,象征着灵魂不死,死而复生。按照顺势巫术的解释,这样模仿太阳形状所建造的墓葬,正是先民用以表达对至上神—太阳之神崇拜的一种最好方式。在博物馆的图片中,也有对太阳墓的介绍,太阳墓(图 7)中出土的有尸骨、生活用品(玛瑙、贝饰、木蓖、石眉笔、木质

太阳


教的木质圣火坛,其圆形空穴被强烈烧灼,外形则完好无任何过火痕迹,烧灼是由15粒烧红后放入的圆形石子所致。15是半月之数,也是一个明暗周期。火坛是火祆教祭祀的祭坛,神圣洁净不容亵渎,火祆教的点火仪式是由两洁净木棒摩擦起火,不能玷污,此火坛选用圆形火石点火,原始点火习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兽骨应是举行仪式所需的祭品,生活用品则作为死者的随葬品,令死者之魂享天堂衣食无忧之乐。从乐器箜篌也不难发现,此仪式活动有乐舞相伴。曲曼遗址所在地是一个空旷无人的山野,太阳墓(图8)所在地,地面并不是土坯而是闪闪发光的奇特岩石,笔者驻足触摸圆形墓葬底部,确实是硬硬的岩石无疑,这不禁使我想到了火祆教丧葬习俗—土是洁净的,尸体不能接触土。然而石头在原始先民眼中是可以隔离土的,所以,先民选择的墓地是石坑而非土坑。石坑上用木柴铺平,尸体便安放于木柴之上,这样确保了墓地的洁净。火祆教的丧葬为一次葬,因此墓葬无盖,尸肉任凭秃鹰吃掉。那么在墓葬中出土的鹰头是不是当年众鹰图8太阳墓因争食互相残杀所遗留下的尸骨呢?这一问题还有待继续考证。笔者发现在太阳光照下,墓地上神奇的石头闪着光。据说,夜晚用电光照射,石头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可以想象夜晚圣火点起,每个太阳墓地定是光芒万丈,整个墓地都被神秘的光笼罩着,光明指引着灵魂步入天国。四面环山的曲曼遗址构成了一个大大的圆,一个个太阳墓地构成了小圆,大圆包围着小圆,古老的圆形思维、对光明的向往、对洁净的追求,在这片遗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离开曲曼遗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感叹史前宗教的神圣与伟大。其实,塔吉克人对于火,对于光明的


本文编号:3259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259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