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再论民族舞剧《牡丹亭》

发布时间:2022-01-19 21:27
  说起舞剧《牡丹亭》,自它第一次首演距今已有十年之久,但它的成功仍然是一件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为中国的舞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成功的意义及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笔者认为《牡丹亭》的巨大成功源于其严密的舞剧结构;道具的灵活运用;巧妙的时空转换;准确的角色塑造;恰当而新颖的动作语言等几个方面。本文着重从前三个方面对民族舞剧《牡丹亭》进行深入剖析,再论民族舞剧《牡丹亭》。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2019,(29)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再论民族舞剧《牡丹亭》


二、道具巧妙运用(一)道具的运用——“门”虚实结合的空间形式

舞剧,道具,主题,手法


在荷花巢上杜丽娘和梦梅展开了一段浓情肆意、缠绵至深、你浓我浓的双人舞,并在荷花榻上双膝跪地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明誓”。其次是荷花池,第一次运用是荷花池臆想出来的荷花仙子们,在第一幕杜丽娘的梦境中,起着烘托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既制造渲染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又是两人爱情的载体。第二次运用是丽娘把自己的画卷放到荷花上让其随风飘走,起到了一个承载道具的作用。在此剧中“荷花”既突出了主题、又有意境美,既给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提供了一个载体,又从侧面烘托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一物多用。图3(三)道具的运用——“嫁衣”烘托主题舞剧的最后一幕,编导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将一个巨大的红色嫁衣同时穿在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身上,巨大的红袍覆盖整个舞台,杜丽娘和柳梦梅相互依偎缓缓向前,同时布景后方的牡丹越开越多、花团锦簇,红袍上鲜艳的牡丹花与其交相辉映。这一手法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感情推到极致,同时给人以强烈的(下接第14页)


本文编号:3597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97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5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