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湖北宜城地区传统舞蹈“赶象”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03:42
  湖北宜城历史悠久,它是楚国古都,也是宋玉故里,传统舞蹈“赶象”诞生在宜城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赶象”是楚俗遗存,因为它具有楚国舞蹈艺术风格,给宜城人民留下了独特的舞蹈文化。从现在发展并不稳定的情况看,“赶象”能够长存发展下去,需要多方位的救助。此论文着重在“赶象”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让更多人知道湖北传统舞蹈中,有一个吉祥寓意、独特风格的舞蹈——宜城“赶象”。论文通过以田野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式。第一,把宜城流行的“赶象”作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资料法追溯“赶象”的历史来源,并查找出“赶象”基本内容。第二,通过采访法和调查问卷法对宜城“赶象”进行研究,从采访中得知“赶象”现状,从调查问卷中获得被调查者的想法。第三,本文试图寻找为什么会出现,传统舞蹈“赶象”濒临失传的现状问题,以社会与时代、地理与环境以及传承与保护的因素,来分析“赶象”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揭示“赶象”逐渐消退背后的原因。最后,为改善传统舞蹈“赶象”的保护工作提供建议,希望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以及舞蹈艺术领域工作者,应对传统舞蹈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加大保护与传承的力度。 

【文章来源】: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湖北宜城地区传统舞蹈“赶象”现状研究


宜城市地理位置

登封,河南省,百戏,宜城


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①讲述了唐朝百戏中出现象舞。“曲乐动,倡优引入一象,以金羁络首,锦襜垂身,随膝滕踏,动头摇尾,皆节奏。即舞马之类。”②在贾峨《文物》期刊中记录了象舞图,也说明汉代与唐代表演活动中有象舞,并且一直受百姓喜爱,盛行在宫廷和民间中。贾峨在文中描写象舞图上的画面,有驯兽舞者右手用钩绳套住大象耳朵,左手用绳子牵住马鼻,还有驯兽舞者用钩指向大象的大腿左外侧,以及大象上盘坐着两位舞者等场景。③这都体现出汉唐时期有驯象舞蹈的说法。下列两张图片为上述贾峨文中所描述的象舞图(见图2、3)。以上文献证明在汉代和唐代百戏表演中有象舞。特别是在汉代百戏中,有表演者穿戴假形进行舞蹈的记录,这与同是假形舞蹈的宜城“赶象”颇为相似,还有文物图片显示出宜城“赶象”和汉唐时期“象舞”的舞容很接近。虽然不能肯定汉代与唐代百戏中的象舞就是现在的宜城“赶象”,但不可否定的是,汉唐时期百戏中的“象舞”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象舞”,这说明宜城“赶象”与前者存在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图2河南省登封县出土的舞象图图3河南省南阳市汉画像上的象舞图①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以乐舞、百戏、书法、绘画、雕塑为中心进行考察[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②刘恂.岭表录异卷上,唐③贾峨.说汉唐间百戏中的“象舞”——兼谈“象舞”与佛教“行像”活动及海上丝路的关系[J].北京:文物,1982(9):35-60

画像,南阳,河南省,百戏


龊禾剖逼谟醒毕?舞蹈的说法。下列两张图片为上述贾峨文中所描述的象舞图(见图2、3)。以上文献证明在汉代和唐代百戏表演中有象舞。特别是在汉代百戏中,有表演者穿戴假形进行舞蹈的记录,这与同是假形舞蹈的宜城“赶象”颇为相似,还有文物图片显示出宜城“赶象”和汉唐时期“象舞”的舞容很接近。虽然不能肯定汉代与唐代百戏中的象舞就是现在的宜城“赶象”,但不可否定的是,汉唐时期百戏中的“象舞”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象舞”,这说明宜城“赶象”与前者存在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图2河南省登封县出土的舞象图图3河南省南阳市汉画像上的象舞图①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以乐舞、百戏、书法、绘画、雕塑为中心进行考察[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②刘恂.岭表录异卷上,唐③贾峨.说汉唐间百戏中的“象舞”——兼谈“象舞”与佛教“行像”活动及海上丝路的关系[J].北京:文物,1982(9):35-6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省傩舞文化校园传承研究[J]. 刘向东.  福建茶叶. 2020(01)
[2]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遗产体系——首届“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回眸[J]. 戴虎.  民族艺术研究. 2019(05)
[3]高校传承湖北民间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研究[J]. 李然.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6)
[4]中国民族舞蹈传承人的历史价值和生存境遇[J]. 还国志.  黄河之声. 2019(06)
[5]周代《象舞》考辨[J]. 吕华亮.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8(03)
[6]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现状与传承对策[J]. 马小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4)
[7]白马藏族传统舞蹈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研究[J]. 徐兵.  大舞台. 2016(Z1)
[8]“象舞”初探[J]. 林海.  管子学刊. 2010(04)
[9]说汉唐间百戏中的“象舞”——兼谈“象舞”与佛教“行像”活动及海上丝路的关系[J]. 贾峨.  文物. 1982(09)

博士论文
[1]先秦“象”范畴研究[D]. 张绍时.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D]. 赵喜惠.陕西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新疆塔塔尔族撒班节仪式舞蹈调查研究[D]. 路明.新疆艺术学院 2019
[2]数据分析与比较: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现状研究[D]. 万哲旭.南昌大学 2017
[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舞蹈保护与研究[D]. 孔令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
[4]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郧阳凤凰灯舞的演变与传承[D]. 王萍.西华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98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98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5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