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动作捕捉与图像还原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2-07-22 16:46
基于柔性传感器动作捕捉还原系统的最新技术,以广东非遗舞蹈"醉龙舞"为研究对象,进行舞蹈动作捕捉和图像还原系统新设计,为传统的三维显示增加动作者的生物特征信息.通过结合现有摄影机图像捕捉技术和AGPS信息同步技术,突破现有技术局限并实现AGPS总系统集成;同时,通过系统对生物体征的测定与数据输出,对舞蹈的力度、速度和频率等内在风格进行量化.此研究为舞蹈动作等艺术表演的定量分析和三维重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基于柔性传感器的系统设计
2 系统优化
2.1 个体及群体动作多角度重构
2.2 生物体征的结合
3“醉龙舞”的研究
3.1 外在风格
3.2 内在风格
3.3 表现风格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云南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 汪涛,周柯宇. 红河学院学报. 2019(01)
[2]传感器人体运动行为特征识别研究进展[J]. 景元,吉爱红,张曦元,宋雅伟,陈炜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9(01)
[3]一个基于VR的舞蹈训练系统的研究[J]. 孙国玉,陈文娟,李海燕,孙庆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4]“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实践及经验——关于“非遗舞蹈”在教育中利用的笔会[J]. 江东.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8(03)
[5]动作捕捉系统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以锅庄舞为例[J]. 李鑫丽,刘志强,马登元.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18)
[6]基于压力传感器及支持向量机的人体运动识别系统[J]. 王晋. 电子设计工程. 2018(18)
[7]结合动作捕捉和虚拟现实的舞蹈训练系统研究[J]. 陈京东.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8]基于动作评价算法的体感舞蹈交互系统[J]. 于景华,王庆,陈洪.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8(06)
[9]“非遗”传承,以人传舞——2017“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J]. 黄雨微. 大众文艺. 2018(10)
[10]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少数民族舞蹈数字化开发[J]. 王鹃. 贵州民族研究. 2017(11)
硕士论文
[1]硅树脂介电弹性体位移检测软传感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 葛永.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6497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基于柔性传感器的系统设计
2 系统优化
2.1 个体及群体动作多角度重构
2.2 生物体征的结合
3“醉龙舞”的研究
3.1 外在风格
3.2 内在风格
3.3 表现风格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云南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 汪涛,周柯宇. 红河学院学报. 2019(01)
[2]传感器人体运动行为特征识别研究进展[J]. 景元,吉爱红,张曦元,宋雅伟,陈炜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9(01)
[3]一个基于VR的舞蹈训练系统的研究[J]. 孙国玉,陈文娟,李海燕,孙庆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4]“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实践及经验——关于“非遗舞蹈”在教育中利用的笔会[J]. 江东.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8(03)
[5]动作捕捉系统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以锅庄舞为例[J]. 李鑫丽,刘志强,马登元.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18)
[6]基于压力传感器及支持向量机的人体运动识别系统[J]. 王晋. 电子设计工程. 2018(18)
[7]结合动作捕捉和虚拟现实的舞蹈训练系统研究[J]. 陈京东.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8]基于动作评价算法的体感舞蹈交互系统[J]. 于景华,王庆,陈洪.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8(06)
[9]“非遗”传承,以人传舞——2017“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J]. 黄雨微. 大众文艺. 2018(10)
[10]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少数民族舞蹈数字化开发[J]. 王鹃. 贵州民族研究. 2017(11)
硕士论文
[1]硅树脂介电弹性体位移检测软传感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 葛永.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64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66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