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篝火之舞”与“连袂踏歌”——藏缅语族圈舞文化特征和功能

发布时间:2017-06-25 05:09

  本文关键词:“篝火之舞”与“连袂踏歌”——藏缅语族圈舞文化特征和功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藏缅语族包含17个民族,各民族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族源关系。古羌族对藏缅语族中诸多民族的舞蹈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它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审美心理颇为相似。围着篝火连袂踏歌的圈舞形式,就是藏缅语族舞蹈共性特征之一。它透视出古老的氏羌民族,从游牧向农牧生活的转化过程,体现了藏缅语族的农牧文化特征。圈舞形式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这种功能和特性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产生流变。
【作者单位】: 北京舞蹈学院
【关键词】藏缅语族 农牧文化 火崇拜 篝火之舞 连袂踏歌 圈舞 社会功能 审美功能;文化流变
【分类号】:J722.22
【正文快照】: 中国共56个民族按语言系属可分为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南岛语系及两个 未定语系的民族。在语系下面,还可分为各个语族.藏 缅语族就是汉藏语系中的一个族别。 按’‘语言归属“来划分族别,不仅可窥视同一语 族内民族文化的相同点而且还可深入研究同一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安林;“篝火之舞”与“连袂踏歌”——藏缅语族圈舞文化特征和功能[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揭冰;壮侗藏缅语族民歌演唱风格及发声特点之比较[J];艺术探索;1998年S1期

3 安林;藏缅语族舞蹈文化同一性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Z1期

4 罗雄岩;;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5 罗雄岩;;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段伶;;最美的鲜花献给党[J];中国民族;1980年11期

7 和新民;;丽江纳西族[J];民族音乐;2006年01期

8 乔建中;;关于四川雷彝族民经《月琴之歌》[J];北方音乐;2007年06期

9 王程成;;藏族舞蹈风格特征以及形成[J];大舞台;2010年12期

10 纪兰慰;西南地区氐羌族群民间舞蹈文化比较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平;绚丽多彩“贵州风”[N];人民日报;2006年

2 李延红;独龙江畔踏歌声[N];音乐周报;2008年

3 于平;民族的习俗地域的风[N];文艺报;2006年

4 杜亚雄;尼泊尔的音乐文化[N];音乐周报;2007年

5 彭小希;探寻古滇国青铜舞蹈之谜[N];云南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财泉;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古民歌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篝火之舞”与“连袂踏歌”——藏缅语族圈舞文化特征和功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80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