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我国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02:00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竞技舞狮经历了18年的发展过程。在新形势下,新规则的修订,使得高桩舞狮运动的赛事水平快速的提高和发展,难度动作的创新不断涌现,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介入,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也随之不断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高桩舞狮(以下简称“高桩狮”)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并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科学、客观的标准体系。 通过对高桩狮优秀运动员构成指标的选择、筛选,实际测量指标数据;并结合运动员竞技能力理论和高桩狮项目的特点,采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典型选材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制订了较全面的高桩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要素的结构特征模型及评价标准。以期为今后的科学训练和评价提供参考。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高桩狮项目技术动作发展趋势:难、新、美、稳、灵、巧。 2.高桩狮动作技术特点发展趋势:要求运动员具备全面、综合的竞技能力,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心理上有较全面的发展。 3.高桩狮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主要由充实度、上肢长度、下肢长度和宽度四个因子构成。狮头运动员身高低于狮尾运动员,狮头狮尾运动员身体上下肢较长且匀称协调,肩略宽,髋部较窄,小腿、跟腱较长,身体充实度适中。 4.高桩狮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主要由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平衡稳定能力、感知觉能力四大因子构成。具有一定水平的有氧能力,且无氧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平衡能力、反应灵敏和空间感知觉能力。 5.高桩狮优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由力量、速度、灵敏、爆发力、专项素质因子组成。具有较大的手臂力量,较好的下肢爆发力,良好的腰腹力量和空间感知能力,以及高度的灵敏协调配合能力。 6.高桩狮优秀运动员技术能力主要由直线位移技术、动作规格完成分值二个因子构成。技术动作完成质量高,位移快而精确,有较好的平衡控制能力,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7.高桩狮优秀运动员运动心理主要由情绪、焦虑、认知三个因子构成。具有强烈的特质自信,具备优秀的意志品质,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较稳定。 8.高桩狮优秀运动员具有较好的专项运动智能。 9.高桩狮优秀运动员战术特征表现为:根据比赛具体情况,调整动作难度;加强自身套路创编及对对手技术实力分析。 10.高桩狮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关键词】:高桩舞狮 优秀运动员 竞技能力特征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722.2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3
  • 1 前言13-17
  • 1.1 选题依据13-15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5-17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意义15-16
  • 1.2.3 研究任务16-17
  • 1.2.4 研究难点17
  • 1.2.5 研究创新点17
  • 2 文献综述17-33
  • 2.1 关于竞技能力研究进展17-28
  • 2.1.1 竞技能力界定创始演进18-19
  • 2.1.2 我国“竞技能力”界定研究的发展19-20
  • 2.1.3 竞技项目关于竞技能力研究的分布20-21
  • 2.1.4 技能主导类项群有关竞技能力领域的研究21-28
  • 2.2 关于舞狮运动研究已有成果28-33
  • 2.2.1 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布28-29
  • 2.2.2 近十年来舞龙舞狮研究领域分布情况29-33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33-40
  • 3.1 研究对象33
  • 3.2 研究方法33-39
  • 3.2.1 文献资料法33
  • 3.2.2 调查法33-36
  • 3.2.3 实验测试法36-39
  • 3.2.4 数理统计法39
  • 3.2.5 逻辑分析法39
  • 3.3 技术路线39-40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40-113
  • 4.1 舞狮的起源40-46
  • 4.1.1 高桩舞狮项目的认识41-43
  • 4.1.2 高桩舞狮项目的特点43-45
  • 4.1.3 高桩舞狮技术特点45-46
  • 4.2 高桩舞狮运动发展趋势46-50
  • 4.2.1 竞赛规则的演变趋势46-48
  • 4.2.2 高桩舞狮动作技术的发展趋势48-50
  • 4.3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50-54
  • 4.4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指标筛选54-58
  • 4.4.1 身体形态指标54-55
  • 4.4.2 身体机能指标55-56
  • 4.4.3 身体素质指标56-57
  • 4.4.4 技术指标57
  • 4.4.5 运动心理指标57-58
  • 4.5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要素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分析58-101
  • 4.5.1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身体形态特征分析58-67
  • 4.5.2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身体机能特征分析67-76
  • 4.5.3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身体素质特征分析76-87
  • 4.5.4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技术能力特征分析87-91
  • 4.5.5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运动心理特征分析91-97
  • 4.5.6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战术能力特征分析97-99
  • 4.5.7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运动智能特征分析99-101
  • 4.6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要素典型评价指标的选择101-107
  • 4.6.1 身体形态典型评价指标的选择102-103
  • 4.6.2 身体机能典型评价指标的选择103-104
  • 4.6.3 身体素质典型评价指标的选择104-105
  • 4.6.4 运动技术典型评价指标的选择105-106
  • 4.6.5 运动心理典型评价指标的选择106-107
  • 4.7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要素的特征模型107-108
  • 4.8 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要素模型评价标准的制定108-113
  • 4.8.1 身体形态评价标准109-110
  • 4.8.2 运动素质评价标准110-111
  • 4.8.3 身体机能评价标准111-112
  • 4.8.4 运动技术评价标准112
  • 4.8.5 运动心理评价标准112-113
  • 5 结论与建议113-114
  • 5.1 结论113-114
  • 5.2 建议114
  • 6 研究不足114-116
  • 致谢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2
  • 附录122-143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宇鸣;;跳马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1期

2 姜玉泽;舞狮运动的形成与现代舞狮的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董晓冰;代中善;;竞技能力结构理论架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仇乃民;李少丹;;论竞技能力系统的结构复杂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王继娜;;论舞狮的社会特性、功能和在高校开展舞狮运动的意义[J];福建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6 陈耀佳,林友标;传统南狮套路的内容结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谢明川;苏若可;;黄飞鸿与醒狮及其21世纪的动态展望——兼论武术与舞狮的完美结合[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徐勇;;论舞狮对大众体育的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9 姚远;;现代高桩舞狮运动的特点及其品牌形成的价值与意义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10 汤立许;梁永文;;南狮市场开发的策略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荣辉;我国跳水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与选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2 阮德顺;越南12~14岁少年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发展策略[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夏娇阳;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训练理论体系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张晓丹;中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俊;竞技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传导方式与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杨树;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其主导因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驰;表现性项群代表项目竞技能力特征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4 冯胜兰;高校优秀拉丁舞选手竞技能力结构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蕊;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桩舞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88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5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