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山东省高校教职工排舞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7 03:02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高校教职工排舞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校教职工群体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以科教兴国,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繁荣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以培养高等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辛勤工作在高校的第一线。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生活质量,成为众多有利于人类健康项目中的首选。健身领域不乏新的元素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引领人们带着一种兴奋的心情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以往跑步等单纯的锻炼形式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普通教职工无法参与高强度、高难度的竞技类活动,而此时一项相对简单、来自于国外、新式休闲健身运动项目—排舞,正日渐在国内流行开来。由于排舞运动锻炼投入资金少、动作简单易学习、掌握快、舞种风格多样、适应人群广泛且较少受场地器材限制,并且能较好的满足高校教职工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需要,所以非常适于在高校教职工中开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山东省高校教职工排舞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论证,找出制约山东省教职工排舞运动开展的因素,同时通过开展可行性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在山东省教职工群体中进行推广普及排舞运动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途径,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为排舞运动在山东省教职工群体中推广乃至在全国的推广和为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 1.排舞运动作为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体闲体育运动,具有健身价值、健心价值及社会价值;其舞曲的多元性、风格的创新性、参与的灵活性、项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等特点迎合了广大教职工的健身追求,受到了他们的喜爱,在全民健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山东省高校教职工排舞运动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山东师范大学教职工的排舞开展较好。调查得知:参与人群主要以女教职工为主,大多为强身健体和调节工作压力为动机参与排舞,参加练习次数、参与排舞培训和比赛次数较少。排舞运动在山东省高校的开展不够深入,不利于排舞运动持久的开展。 3.山东省高校教职工排舞运动的开展存在较多问题,如领导重视度较低,有关部门组织力度不够,对排舞运动普及和推广的资金投入过少;教职工教学科研任务重而缺乏锻炼时间;缺乏排舞专业人员和师资队伍进行指导;缺乏练习所需的各种材料(如有关排舞的书籍、录像和光盘等);没有固定的排舞交流组织;地条件过于限制;基层排舞交流较少等。 4.排舞运动作为全民健身项目之一,应该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排舞运动推广机制,加大对排舞运动推广的专项资金投入。 5.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扩大专业教练队伍。通过选拔部分专业人员定期参加全国性的排舞培训和交流活动以培养更多的师资力量。省教育工会定期举办高校排舞培训班,使每所高校都实现派遣排舞教练员外出学习的机会,从而实现排舞运动专业教练员“博、精、新”的理想。 5.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对排舞运动进行有效宣传,例如以举办排舞比赛、交流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教练员和指导员在基层开展培训、演出进行宣传;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宣传。 6.高校应该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工作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教职工参与排舞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例如场地设施的改进等。广大高校教职工应该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在保证本职工作顺利有效完成的前提下,更多地参与到排舞运动当中来。通过排舞运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舒缓压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科研。同时,也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职工体育运动的开展,丰富他们的文体生活,推进我省排舞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山东省 高校教职工 排舞运动 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732;G812.4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前言11-21
  • 1.1 问题的提出11-13
  • 1.2 选题的意义13-14
  • 1.2.1 理论意义13
  • 1.2.2 实践意义13-14
  • 1.3 文献综述14-17
  • 1.3.1 国外关于排舞的相关研究14
  • 1.3.2 国内关于排舞的相关研究14-17
  • 1.3.2.1 排舞健身价值的研究14-15
  • 1.3.2.2 排舞在大众群体中推广的研究15-16
  • 1.3.2.3 排舞在学校推广的研究16
  • 1.3.2.4 排舞创编的研究16-17
  • 1.3.2.5 排舞与其他项目对比的研究17
  • 1.4 排舞运动概述17-21
  • 1.4.1 排舞的起源17-18
  • 1.4.2 排舞的特点18-19
  • 1.4.3 排舞的风格及分类19-20
  • 1.4.4 排舞的价值20-21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21-23
  • 2.1 研究对象21
  • 2.2 研究方法21-23
  • 2.2.1 文献资料法21
  • 2.2.2 专家访谈法21
  • 2.2.3 案例分析法21-22
  • 2.2.4 问卷调查法22-23
  • 2.2.5 数理统计法23
  • 2.2.6 逻辑分析法23
  • 3 研究结果及分析23-38
  • 3.1 山东省排舞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23-24
  • 3.1.1 山东省职工排舞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23
  • 3.1.2 对山东师范大学的案例分析23-24
  • 3.2 山东省排舞运动开展高校相关领导对排舞运动认识的调查分析24-26
  • 3.3 山东省高校教职工参与排舞运动的调查分析26-32
  • 3.3.1 山东省高校教职工参与人群的特征分析26-27
  • 3.3.2 山东省高校教职工参与排舞运动行为的分析27-31
  • 3.3.3 山东省高校教职工排舞师资现状分析31
  • 3.3.4 山东省高校排舞推广及组织竞赛情况分析31-32
  • 3.4 山东省高校教职工参与排舞运动中存在的问题32-33
  • 3.5 对影响山东省高校教职工排舞运动开展的因素分析33-35
  • 3.6 山东省高校教职工排舞运动开展的对策分析35-38
  • 3.6.1 建立排舞推广机制35
  • 3.6.2 加大推广专项资金投入35-36
  • 3.6.3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36-37
  • 3.6.4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37
  • 3.6.5 建立高校排舞爱好者协会37-38
  • 4 结论与建议38-40
  • 4.1 结论38
  • 4.2 建议38-40
  • 注释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件43-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嘉;蒋雯;;我国高校开设排舞体育课程可行性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张文英;吴步阳;;从全民健身视角审视排舞的发展前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3 焦敬伟;郑丹蘅;;对新兴休闲运动“排舞”及其推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张万寿;;排舞在推动体育生活化中作用的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孙林;;健身排舞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年05期

6 费晓霞;;谈排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考试周刊;2010年21期

7 曹湘;;排舞及其高校推广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8 邹英梅;;浅谈排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12期

9 陈燕;;排舞的健身价值与学校推广的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刘国信;;排舞:新兴的休闲健身运动[J];科学养生;2007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玉琴;安徽省健身娱乐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关静红;长春市民办高校健美操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高校教职工排舞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88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