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介中的广西民族舞蹈传播
本文关键词:电视媒介中的广西民族舞蹈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信息符号互动过程。媒介既是艺术传播的形式也是内容,是传者与受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存在和保留民间艺术的储存器。不同媒介有着不同的恒定联系的抽象系统,即符号系统不同。电视媒介,借助动态的画面符号系统,声音记录功能,使民族舞蹈形态和舞蹈表演被定格存显,便于反复演习,利于传播和传承。
【作者单位】: 广西教育学院;
【关键词】: 民族舞蹈;舞蹈表演;信息交往;记录功能;艺术传播;传者;符号互动;电视舞蹈;娱乐类节目;文化信息;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广西民间美术的传播和发展》(项目编号:13MZ009)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桂东北瑶族芦笙长鼓舞的开发和研究》(项目编号:SK13LX548)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J723.1
【正文快照】: 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信息符号互动过程。媒介既是艺术传播的形式也是内容,是传者与受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存在和保留民间艺术的储存器。不同媒介有着不同的恒定联系的抽象系统,即符号系统不同。电视媒介,借助动态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景国;乐器、服饰和舞蹈的民族风格[J];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03期
2 韦娜;民族舞蹈与舞蹈精品[J];民族艺术;1994年01期
3 郭秦岭;;略谈文化转型期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变异性[J];作家;2009年14期
4 孙爱莉;;浅谈民族民间舞蹈与情感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2期
5 张梦缘;;刍议如何有效把握民族舞蹈风格要素[J];大众文艺;2011年09期
6 王作舟;走民族舞蹈的创新之路——与《爱的足迹》部分创作人员对话[J];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01期
7 刘金吾;陈建华;;民族舞蹈与民族服装[J];民族艺术;1989年04期
8 陈巧燕;翩跹起舞民族情——广西民族舞蹈撷英[J];中外文化交流;1993年04期
9 方圆;万紫千红总是春——述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的民族舞蹈[J];舞蹈;2001年06期
10 穆培玲;民族舞蹈要大胆创新发展与时代同步[J];民族艺术研究;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乾先;;在悖论中前行——云南民族舞蹈的立足点和发展链[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2 熊芳;;浅谈师范民间舞教学及示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王辉;;新疆维吾尔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应用[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4 李晨晖;;对大型综艺晚会舞蹈的思考[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其木格;麦丽素;赛音其木格;;《蒙古族传统舞蹈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7年9月——12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6 李其木格;;“蒙古舞传统舞蹈实验教学”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黄玲丽;;浅谈民间舞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谢迪;;毕节地区民间舞蹈的现状与发展[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9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5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10 李其木格;麦丽素;赛音其木格;;《蒙古族传统舞蹈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6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慧;舞蹈:风光无限好[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刘千圣;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N];新疆日报(汉);2008年
3 李海超;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N];兵团日报(汉);2008年
4 丁超 彭慧媛;让民族舞蹈王国再创辉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5 胡卡妮邋谢强;李军会见舞蹈界“多彩贵州行”采风团[N];贵州日报;2007年
6 张小兰邋曲艳萍;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王景志(作者系内蒙古艺术研究所国家一级艺术评论);喜忧参半话舞蹈[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8 彭宽;民族舞创作不能离开生活的土壤[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刘辉;绚丽六月 舞动新疆[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吴晶晶 周婷玉;刀美兰代表:民族舞蹈要创新但也不能乱借鉴[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萧君玲;中国舞蹈美学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邹之瑞;新中国芭蕾舞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高仙玉;中国朝鲜族舞蹈与韩国民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塔来提·吐尔地;维吾尔族舞蹈源流谱系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7 杨洁;芭蕾舞剧《白毛女》与胡蓉蓉的民族芭蕾探索[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诗蒙;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课程设置及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刘莹;民族舞蹈在广场舞中运用的调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莎莎;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赵斯文;论杨丽萍舞剧《云南映象》的原生态表现特性[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5 何佳;蒙古族舞蹈与内蒙古“三少”民族舞蹈比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郭青;从少林功夫剧的成功推广论及中国民族舞蹈应如何走向市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胡继芳;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与社会生活[D];暨南大学;2002年
8 孙淼;白族“霸王鞭舞”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刘中颖;古典芭蕾舞训练方法与民族舞蹈的技术能力培养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赵玺;藏族民间舞蹈“堆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电视媒介中的广西民族舞蹈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50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