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尖下的旋律——重析东北大秧歌
本文关键词:足尖下的旋律——重析东北大秧歌
【摘要】:秧歌,是民间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盛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关于秧歌的起源,有多家学说,如劳动说、祭祀说、傩仪说等。而独具特色的东北大秧歌,则是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在东北大秧歌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扭出了只属于这块黑土地上的风采。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东北秧歌 傩仪说 文化内涵 审美特征
【分类号】:J722.211
【正文快照】: 秧歌,这种歌舞形式在很多地区都广为流传,如山西秧歌、渔灯秧歌、赤峰秧歌、陕北秧歌等,但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东北大秧歌在东北这一环境下,已经饱含了其独特的韵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北大秧歌是东北文化的一个缩影,是纯正的“黑土地之舞”。一、东北大秧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烨;王僧虔:沉寂在历史中的音乐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刘莎;《诗经》中乐器总量及类别探讨——关于其乐器学诸问题的阐释之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代百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钢琴曲《#F商:书法与琴韵》中的“中国风格”探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黄少枚;潮州二四谱腔谱关系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苗幼卿;;试论二人台多元性及其发展[J];内蒙古艺术;2005年02期
6 马韵斐;古代胡琴的历史演进脉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1期
7 钟文敏;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赏方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曾臻;中国传统音乐“线性”现象及成因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宋沛;;浅论高师《中国音乐史》教学及教材的现状与改进[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陈石萍;中国声乐史折枝[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李秋菊;清末民初时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谢瑾;中国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吴志武;《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卓慧;蒙汉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论草原民歌蒙汉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雪丽;探究“诗”、“乐”、“画”意境对中国艺术歌曲表演的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琼;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引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晓霞;唐教坊曲子曲名乐调源流考[D];山西大学;2006年
5 汪媛;抚州采茶戏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烨;六朝乐教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詹巧宇;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8 余文博;“新音乐运动”之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9 李自浩;陈澧《声律通考》整理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单蕾;清代以前陈e独质椤钒姹镜鞑橛胙芯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素莉;;浅谈东北秧歌风格特点与表演形式[J];成功(教育);2009年12期
2 汪迎;;谈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J];音乐生活;2010年07期
3 刘金昌,熊琨;探索东北秧歌的渊源及其演变[J];温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刘言东;;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胶州大秧歌[J];魅力中国;2007年12期
5 丁妮;;东北秧歌风格特征[J];音乐生活;2010年03期
6 陈爱宝;;浅论东北大秧歌的“丑”与美[J];剧作家;2006年03期
7 王薇薇;;浅谈东北秧歌课堂教学中“艮”劲的训练[J];大舞台;2011年01期
8 胡慧声;;东北秧歌音乐浅谈[J];北方音乐;1985年02期
9 冯瑞;;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发展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10 熊瑛;;“东北秧歌”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思考[J];音乐生活;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玲丽;;浅谈民间舞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臻青邋宁旭;交流:为民间舞蹈发展搭建平台[N];辽宁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意轩;以舞蹈为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3 本报记者 丁春凌;那带给人无限欢乐的西三家子高跷会[N];辽宁日报;2007年
4 毛琦;以活动造声势 以传承促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王宇舟;代代相传的满族花棍秧歌舞[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6 知否;舟曲民间舞蹈的肢体语言及美学特征[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7 杨竞;金州龙舞一枝独秀[N];辽宁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臻青邋狄文君;朝鲜族面具舞 浸染辽北风情[N];辽宁日报;2007年
9 刘颖;生命的释放[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王子阳;走近少儿芭蕾舞[N];吉林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黎芹;战肃容东北秧歌女班教材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马娜;东北秧歌手绢技巧的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3 孟楠;东北秧歌的审美文化透视[D];暨南大学;2005年
4 刘丽;“学院派”东北秧歌之文化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郭春蕾;东北秧歌与晋西北伞头秧歌艺术特征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原铭;当代民间舞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7 高莎;“三道弯”体态形成的文化背景与地域特征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8 毛雅琛;试论“十七年”中国军旅舞蹈的发展(1949年至1966年)[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9 石琳;中国民间舞钢琴伴奏中的几点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忠强;昌黎地秧歌表演技巧探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64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56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