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永新盾牌舞中的音乐和文化
本文关键词:再论永新盾牌舞中的音乐和文化
更多相关文章: 永新盾牌舞 宗族认同 武舞 鬼神信仰 特性羽调
【摘要】:文章首先尝试论证永新盾牌舞的阵势与诸葛亮的八阵图、《中国兵书集成》(卷40)之八阵图之间的密切联系。永新盾牌舞的展演实质是一种文化的展演,在展演中隐喻了丰富的文化代码(culture code),它们包括宗族认同、武舞展演、鬼神信仰和音乐形态中的特性羽调式等文化现象。
【作者单位】: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
【关键词】: 永新盾牌舞 宗族认同 武舞 鬼神信仰 特性羽调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10年)规划一般项目“永新盾牌舞文化内涵与历史变迁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WX88)
【分类号】:J718
【正文快照】: 一、永新盾牌舞“阵势”考永新盾牌舞至今己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据当地艺人口传获悉,永新盾牌舞与戚继光抗楼、太平天国运动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属于冷兵器时代一个共同的文化现象,,它属于五礼凶、吉、嘉、军、宾之军礼。永新盾牌舞是赣西南山区民俗民风的一个缩影,它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小兵;;《永新盾牌舞》音乐文化述论[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陈沛菊,乔凤杰;武术与舞蹈[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蔡际洲;“楚人善歌”:荆楚音乐文化区鸟瞰——长江流域音乐文化巡礼之四[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兵;永新盾牌舞音乐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丽萍;徐烈;;论木兰拳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于淑华;;冰上舞蹈创编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构想——传统武术与民族舞蹈的使用[J];冰雪运动;2010年01期
3 卢涛;;文化生态学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成因[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06期
4 李鹏程;;对武舞文化研究文献述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蔡际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J];音乐研究;2011年03期
6 贺晓武;;论瑞安“藤牌舞”的审美制度变迁[J];美与时代(下);2010年10期
7 余友儒;何晓涛;;永新盾牌舞的武术技击价值及其传承特点[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邓霞;;南阳汉画像中持器械技击图像解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年04期
9 郑代义;汪俊祺;;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古徽州武文化[J];黄山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尹国昌;刘欣然;;民俗体育奇葩:永新盾牌舞的文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桂萍;艺术表现力在艺术评分类项目中的竞技价值及其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丁丽萍;吴越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3 王晓平;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娟;侗族大歌艺术风格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2 张洪安;论传统武术套路形成的渊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邓霞;南阳汉画像所反映的汉代体育文化[D];河南大学;2006年
4 王英楣;宁夏泾源回族“踏脚”的考察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李小兵;永新盾牌舞音乐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陈春娣;对武术发展的“四因说”解读[D];河南大学;2008年
7 胡贤波;湖北京山民歌的风格及演唱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保分;现代武术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珍;传统武术套路对戏曲武打形成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樊艺勇;中华团体武术表演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雪梅;地域舞蹈与生态环境——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地理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李小兵;;《永新盾牌舞》音乐文化述论[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左文才;永新盾牌舞[J];民俗研究;2000年01期
4 王珉;民族音乐学的性质和研究手段[J];齐鲁艺苑;1995年02期
5 周显宝;论青阳腔的人文背景、历史地位及美学价值(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6 李诗原;新时期本土与西方对话的新语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陈沛菊,乔凤杰;武术与舞蹈[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蔡际洲;“楚人善歌”:荆楚音乐文化区鸟瞰——长江流域音乐文化巡礼之四[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朱小田;太平天国音乐文化述论[J];中国音乐学;199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义彬;池州傩戏艺术及其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堂;贾海燕;;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与楚人“四方”观念[J];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3期
2 陈雅谦;谢英;;闽南古代宗教戏曲与鬼神信仰的因缘——兼及与鬼神信仰相关联的戏仪交错融合、僧道表演者诸现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梁培辉;;中职语文以点带面的文化教育——以《祝福》为例[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4 陈东;;从巴人“大武铜戚”探寻巴人族源[J];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王辉刚;梅莉;;略论老庄的鬼神思想[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6 阳清;;魏晋六朝鬼神叙事中的“召命”范型[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0年00期
7 雷乔英;;论张九龄的乐府诗[J];乐府学;2011年00期
8 杨书娟;;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兽面纹浅析[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张蓓蓓;束霞平;;宋代舞蹈服饰艺术特征探析[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10 赵月;蒋翠云;;巴渝舞性质考——以舞蹈构成要素为依据[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晓萍;;美国苗族移民的巫师信仰和实践[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何振良;;试析晋江民间信仰的人文特征[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傅小凡;;多元综合,兼容并蓄——试论董仲舒对“道德何以可能”问题的哲学思考[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余楚修;;巴渝文化刍议[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傅小凡;;试论董仲舒“多元综合,兼容兼蓄”的伦理道德思想[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7 崔红芬;;略论西夏的原始宗教与佛教的关系[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孔祥林;;文庙释奠历史及现代释奠礼仪[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9 勾庆华;;武术表演与健身效果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贾磊磊 本报记者 苗春;武舞神话:中国武侠影片的过去和现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2 王国志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武术“淡技重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毕纯 记者 徐翔;我市在香港国际武术节喜获16金[N];锦州日报;2010年
4 陈放;潮汕英歌舞:独特的土风武舞[N];潮州日报;2011年
5 郑秋;中国古代礼仪[N];中国审计报;2003年
6 夏晓;武亦舞之[N];江西日报;2004年
7 田垣;儒教争鸣举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耿兴敏 吴鑫颖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穆光宗;让热血激活更多生命[N];中国妇女报;2006年
9 加润国;民间信仰的鉴定和统计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贾福林;卤簿——古代皇家的文化遗产[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贾磊磊;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迟凤芝;朝鲜文庙雅乐的传承与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贾海生;周初礼乐文明实证——《诗经·周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陈涛;包公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郑永乐;先秦两汉魏晋六朝舞蹈文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6 方秀珍;神秘主义:祛魅与复魅[D];苏州大学;2005年
7 廖松清;宗族认同下的吹打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先秦儒家生死观探析[D];郑州大学;2004年
2 宁莉;“鬼神”意象与鲁迅的传统文化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小兵;永新盾牌舞音乐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宋菲菲;中国文人写作伦理的表现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傅海滨;春秋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晓茹;论朱载X <乐律全书>的舞乐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见世君;从《太平广记》看唐代妇女与民间信仰[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秦树景;汉唐时期盗墓现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成;四川唐代天龙八部造像图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朱文利;明末清初战争中女性自杀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19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61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