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解析——以汉民族两个代表性舞种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04 22:07

  本文关键词: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解析——以汉民族两个代表性舞种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文化 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变化状态


【摘要】:在生态文化的视角下,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社会文化环境改变直接引起的从舞蹈的社会文化载体到舞蹈本体的一系列变化。所以,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价值,与舞蹈所表达的地域文化特点的准确度相关。研究将抽取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项目:昌黎地秧歌和井陉拉花作为例证,利用田野调查方式分析其变化状态,探索其变化规律。通过研究认识到变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常态,重要的是在变化中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差异性。
【作者单位】: 河北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
【关键词】生态文化 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变化状态
【基金】: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河北省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研究”项目编号(HB13SH017) 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科研项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BWY2014-Y-D002)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1]。自然环境通过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与制约舞蹈的发展,社会文化环境是舞蹈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2]。舞蹈生态学以舞蹈与环境的关系为研究目的,从生态文化的视角研究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把社会文化环境与舞蹈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丹;;简论生态文化教育及其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0年18期

2 户晓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新东西——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的理念[J];文化遗产;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从文学与舞蹈的关系看当代舞蹈发展[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6期

2 徐梅;;云南彝族舞蹈教学体系实践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周宏;;论舞蹈的空间营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吴毅;谭欣宜;徐婵娟;;论羌族羊皮鼓舞进入校园实践应用的可行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1期

5 邓芳娟;;浅谈“舞蹈形象”在舞蹈作品中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6期

6 邓帧帧;;浅谈“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4年12期

7 吴小小;;芭蕾基训对塑造腿部肌肉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4年04期

8 孟凡翠;;安徽花鼓灯的变迁与发展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02期

9 张苒秋;;浅析芭蕾表演中手臂的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0 李蓓林;;浅谈现代化设备在音乐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赖业伟;;舞蹈艺术与舞台艺术的融合性[A];2014年07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厦静;论巴兰钦新古典主义芭蕾之“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2 塔来提·吐尔地;维吾尔族舞蹈源流谱系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振华;农村中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常师师;生态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其教育功能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3 郑淑文;山东省高校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2年

4 赵磊;胶州秧歌文化社会学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1年

5 袁杰雄;符号学理论视阈下的民族民间舞蹈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6 王龙生;赣南宁都中村傩舞文化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7 连菲;当代佤族舞蹈的发展步韵[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8 吴绍良;民间乐舞在文化认同中的作用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9 张瑛;云南文山壮族铜鼓舞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10 李天翼;宗教视角下的土耳其传统舞蹈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建平;绿色学校:21世纪教育的必然走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高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合性的学术概念的成型[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3 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J];民族艺术;2008年01期

4 高丙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J];开放时代;2013年05期

5 吕建昌;廖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国际认同[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周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和中国民俗学——“公共民俗学”在中国的可能性与危险性[J];思想战线;2012年06期

7 菅丰;陈志勤;;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J];文化遗产;2009年02期

8 岩本通弥;吕珍珍;;围绕民间信仰的文化遗产化的悖论——以日本的事例为中心[J];文化遗产;2010年02期

9 陈雪丽;论生态困境中的现代教育[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李世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与规范问题[J];学习与实践;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学敏;[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典;现代生态文化思潮评介[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2 任永堂;;论生态文化形成的必然性和形成机制[J];学术交流;1993年06期

3 李春泰;生态文化与现代化[J];求是学刊;1995年02期

4 林言;;弘扬生态文化 共建美丽家园——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第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在新昌召开[J];浙江林业;2014年04期

5 余谋昌;森林与生态文化[J];生态文化;2003年04期

6 陈景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繁荣社会主义生态文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吴晓军;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为了复兴的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8 柴毅龙;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9 孟庆国;格·孟和;;和谐是游牧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赵宗彪;;论生态文化与建设[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宗常;;建设广西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散论[A];2012年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12年

2 姜春云;;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在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致辞[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如松;;序[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孙家驹;;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市场建设[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杨索;崔明昆;周晓红;;生计变迁对民族生态文化的影响——以新平县嘎洒镇大槟榔园为例[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格·孟和;;论游牧生态文化的和谐内涵及其意义[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7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仁钦道尔吉;;生态文化视阈中的“草原文学”——谈新世纪“草原文学”之一种可能[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9 ;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10 维克托·希科尼纳;;在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上的致辞[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定坤;保护生态是我们永远的责任[N];恩施日报;2007年

2 周鸿;生态文化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6年

3 黄铁明 邋陈伟刚;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7年

4 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 洪佩怀;解读生态文化体系建设[N];天津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渊邋商棠 通讯员 继忠 彦灵 英华;生态文化游扮靓易县农村[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6 记者 周琴;首届中国生态文化博览会将在昆明举办[N];江南游报;2008年

7 刘毅;贾庆林信贺生态文化协会成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记者韩立;省市县政协委员视察调研广府生态文化园区建设[N];邯郸日报;2009年

9 驻山西记者杨渊 通汛员石婉茹;山西大寨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王大力 本报记者 宁旭;生态让北镇更美好[N];辽宁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景杰;区域生态认证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王福昌;生态·社会·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喜淑;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庆顺;坡地建筑生态文化设计创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张贺楠;中国当代生态小说时间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冰梅;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之动物学溯源[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秦东钦;基于生态城市构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昆;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保伟;生态文化当代生成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会勤;生态文化自觉探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俊利;论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梁锦;生态整体性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之发展[D];中南大学;2007年

6 刘爽;略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彭一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化[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胜平;国内生态文化研究进展[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9 肖金香;苗族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智慧[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10 黄艳凤;生态文化:内涵、价值、培育[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21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621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1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