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朝鲜族舞蹈教学体系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朝鲜族舞蹈教学体系的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特色朝鲜族 舞蹈教学体系 建构 朝鲜族舞蹈 朝鲜民族舞蹈 舞蹈文化 相结合 中国朝鲜族 舞蹈艺术 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朝鲜族舞蹈文化,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在中国的大文化圈中,不断汲取华夏文化的养分,融合韩国、朝鲜、中国以及西方舞蹈文化的部分内容,建立了三种文化相互融合、具有其共性及个性的舞蹈文化体系,并已成为国内乃至国外舞蹈艺术界研究的重点。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中国特色朝鲜族 舞蹈教学体系 建构 朝鲜族舞蹈 朝鲜民族舞蹈 舞蹈文化 相结合 中国朝鲜族 舞蹈艺术 传统文化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朝鲜民族在全世界共有近7000万人口。其中韩国4000多万;朝鲜2000多万;世界其他国家的朝鲜族700多万(其中中国有近200万朝鲜族人口)。朝鲜族迁移到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即17世纪中叶。大量的迁徙是在19世纪后期,以咸镜道、庆尚道、平安道等三道之人占多数。中国朝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铭;中国朝鲜族舞蹈源流及其民族特点[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李爱顺;当代中国朝鲜族舞蹈创作走向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池福子;m赋首逦璧傅囊帐跆氐鉡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4 金玉;关于朝鲜族舞蹈形体动作的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池福子;论朝鲜族舞蹈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孙义清,孙卫卫;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构的多重语境[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7 杨宝山;面向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8 卜召林,葛福庆;新文学与新道德[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9 余亚平;以德治国的伦理建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何如碧;美的礼赞——评朝鲜族舞蹈《春》和《捶衣舞》[J];民族艺术研究;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平;;《英语写作网络教程》的建构刍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孙景芝;柳治仁;;构建有效的学习型校园文化思考[A];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杨春秋;许洁;;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认知与建构[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宏;;浅谈思想政治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建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朱永元;;让政治课堂充满智慧气息 “探究—建构”教学模式在优化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张水胜;;发现法及其应用[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赵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李淑英;;课例研讨活动中对话的缺失与建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及其对教育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丽萍;;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中“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春波;建构“人化自然观”[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苗正达;建构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N];光明日报;2000年
3 梁宾宾;舞风独特 鼓韵十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4 丁学梅 刘小燕;电视广告对文化建构的导向作用[N];中华新闻报;2000年
5 飞鸿;科利华放弃直销建构全国渠道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萧瑞麟;世界名企善用“心灵地图建构法”[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7 艾克斯(不自由撰稿人);“建构”科学新形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武毅英;如何建构质量保证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尹鸿;现代军人形象的建构[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晏向华;十年磨一剑:建构法的价值论[N];检察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2 秦海霞;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5年
3 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5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倪稼民;颠覆·建构·话语失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兵;文化与商业困境中的电视品牌建构[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李永平;包公文学及其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映恺;20世纪书法美学的建构与反思[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张金岭;“法”眼看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莺;论当代中国企业家的道德人格及其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欢;互动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肖安宝;试论当代中国农民科技意识的建构[D];广西大学;2005年
4 张晨;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符荣华;学习化社会学生主体性教育新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继辉;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庞云萍;互动式作文教学应用性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肖卫群;论生命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瞻;论思维实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柏清;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2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62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