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的历史探源及其研究价值
本文关键词:竹竿舞的历史探源及其研究价值
【摘要】:竹竿舞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产物,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质和元素。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于其民族性、地域性、集体性、交融性和观赏性等文化特征,而且它的历史性也是研究者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作者单位】: 中原工学院体育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体育 竹竿舞 历史文化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竹竿舞便是民族体育文化的代表。竹竿舞的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面极为豪迈洒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文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9期
2 高洁伦,王龙武;从传统武德视角审视现代足球运动中的不道德现象[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3 彭业仁;陈惠娜;;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现实价值论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5期
4 李政洪;黄文辉;;湘西地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1期
5 汪如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高校校园化改编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0期
6 屈杰,白晋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社会转型透视与依据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周伟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刍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8 张春一;李正花;姜成;唐勇;;吉林省东南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9 李茜;;休闲娱乐类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范畴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李培超;彭立威;李宏斌;;体育的文化审视和价值判析——兼论2008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汤立许;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4 吉灿忠;武术“文化空间”论绎[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5 曾晓进;变迁、互动、交融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蕾;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项目管理过程及其评价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8 史立刚;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杨少雄;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黄晨华;从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看全民健身活动的价值体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蒋作文;湘西民俗体育渊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贤军;广西白裤瑶村落体育文化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田中玉;潍坊风筝运动发展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智烽;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杭州民俗体育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柏长;论创编武术套路的原则[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丛丛;沈阳市区民俗体育项目的分类及推广价值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许之星;太极拳的多元发展策略[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宿宁;山东省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后[J];人民音乐;1951年04期
2 谭谙;全国民族音乐学第三届年会(少数民族音乐专题)在贵阳召开[J];音乐探索;1984年03期
3 毛继增;新型少数民族乐队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J];人民音乐;1987年10期
4 阿不力孜·聂;;原生态歌手综合素质考试不能喊停![J];音乐生活;2006年09期
5 李晓红;;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哲学思考[J];学术探索;2008年03期
6 赵意明;;钢琴艺术中的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J];歌海;2010年05期
7 吕婧;;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收集与整理[J];图书馆界;2010年03期
8 简其华;关于歌词中少数民族语汇的标音问题[J];人民音乐;1963年Z1期
9 唐亥;;创作民族舞剧的尝试[J];中国民族;1965年Z1期
10 袁丙昌;;少数民族乐器介绍交流会[J];乐器;198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丽容;;民族风情与艺术童趣的统一——少儿舞蹈作品《翠竹声声》创作谈[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2 孙丽萍;;论唐都长安乐舞文化的外族因素[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土艮;;“花儿”的语言魅力[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李晨;;闽东畲族歌舞[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5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7年9月——11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6 杨鸣键;;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的音乐感知结构[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朱伟芳;;试谈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王辉;;新疆维吾尔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应用[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9 谢迪;;毕节地区民间舞蹈的现状与发展[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10 王構;;“天魔”舞的传播及渊源[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少数民族歌舞晚会述评[N];音乐周报;2003年
2 邓其锋 通讯员 赵志伟;《畲家谣》在京首演成功[N];丽水日报;2006年
3 韩昌梅;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热透视[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记者 肖军邋通讯员 吴宗堂 覃小欢;湘黔边界四十八寨举行迎奥运民族歌会[N];湖南日报;2008年
5 冯光钰;音乐的传统原生态与现代时尚[N];音乐周报;2001年
6 新华社记者 王艳明;抢救和保护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民歌[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杨民武;《心中的花儿火辣辣》人民大会堂演出侧记[N];宁夏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孙雅莉;绚丽的民族艺术之花[N];中国民族报;2002年
9 首席记者 于航;这是弘扬牡丹江历史文化宣传牡丹江的生动教材[N];牡丹江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邓其锋;《畲家谣》公演倾倒千余名观众[N];丽水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晓霞;清代满族音乐结构与曲牌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乌能其;阿拉善和硕特蒙古八首经典礼歌历史文化传承[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3 庄点;没有被“丢落”的“攸乐”[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少银;侗族合唱音乐及其文化构成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祁明芳;河州少数民族宴席曲[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海莉;对不同地域《茉莉花》演唱风格的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月平;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解读北宋之雅乐[D];西北大学;2005年
8 胡继芳;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与社会生活[D];暨南大学;2002年
9 曾亮;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教学及文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祁宝锋;宁夏六盘山地区“山花儿”及其演唱风格[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5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68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