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古代戏曲歌舞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8-22 18:28

  本文关键词:古代戏曲歌舞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古代戏曲 戏中之舞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摘要】:今天我们探讨舞剧创作的问题,仍然时时触及"剧"与"舞"这个核心的问题。古代戏曲对于歌舞的运用手法,有很多精彩之笔。不论是对于舞台动作的运用,还是对于插入剧情的舞段之运用,戏曲自身的体式框架始终是一个主导。从中我们看到,"剧"与"舞",二者是相互依存的。"舞"与"剧"也是相互调适的。然而,正是其中的定则与变数,造就了戏曲歌舞的千姿百态。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关键词】古代戏曲 戏中之舞 元杂剧 明清传奇
【分类号】:J709.2
【正文快照】: 宋代杂剧的兴起,使得这时的传统乐舞受到了影响,于是我们看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等,开始渗入乐舞的表演之中,原本完整的乐舞结构(如大曲)就被肢解了。在一场乐舞表演中,歌唱、舞蹈、器乐的有机结合,会被一些故事内容所切割,而人物的朗诵、问答、致语等这样一些程式化的环节,又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雅宁;论沈t熛非砺鄣睦方叫约吧钤队跋靃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2 陈建成;论区域林业发展的平衡问题[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俞为民;明代戏曲文人化的两个方面——重评汤沈之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黄金元;清初山左诗人田雯及其诗歌创作[J];东岳论丛;2004年05期

5 万奇;汉语文学结构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张克哲;《型世言》词语例释[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7 吴功正;观众心理与戏曲审美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吴瑞霞;论《琵琶记》的叙事结构——李渔“立主脑”理论之透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吴瑞霞;《牡丹亭》叙事结构的透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赵建国;观念化的结局——《桃花扇》的“大收煞”刍议[J];河北学刊;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林;;现代新建中式园林景观的探析[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蔡欣欣;;妆扮游艺中的“台阁”景观[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朱恒夫;;队戏考论[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4 陈建华;元杂剧批评史论——古代部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凌郁之;走向世俗[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杨毅;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敏;中西人体美观念及其表现形式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永平;包公文学及其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林祥;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杨飞;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影;论元明清爱情婚姻剧的发展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肖晓丽;巴蜀传统观演建筑[D];重庆大学;2002年

3 邓丹;《笠翁十种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鲁茜;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及其流变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张丽红;元代平阳杂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毕丽君;郑廷玉的杂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冯智华;《元曲选》中的骈偶因素[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贺根民;张竹坡、文龙《金瓶梅》人物批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何光涛;论元杂剧中插科打诨的“雅”和“俗”[D];宁夏大学;2005年

10 刘文纪;近现代中国悲剧观探微[D];中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维丹;舞蹈在古代戏曲中的功能变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刘鸿羚;试论《乐府传声》对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借鉴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都本玲;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本文编号:720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720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0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