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盾牌舞的文化自然及其传承对策
本文关键词:永新盾牌舞的文化自然及其传承对策
【摘要】:永新盾牌舞从产生至今,虽历经风云,却始终魅力四射,表现出非凡的生命力。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密切相关。但如今,在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以及老艺人相继谢世的境况下,永新盾牌舞也面临传承瓶颈,探讨保护和传承措施迫在眉睫。
【作者单位】: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永新盾牌舞 文化自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号】:J722.21
【正文快照】: 永新盾牌舞虽然源于古代军中的盾牌战术,但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集武术、杂技、舞蹈、音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表演艺术样式。从历史角度看,永新盾牌舞是赣西南山区民俗民风的一个历史缩影,表现了一种激发民族斗志最原始的凝聚力,团队精神赋予了盾牌舞丰富的内涵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辉;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英语教学[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徐艳;试析袁宏道小品的语体解放及其与五四白话散文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温珍琴;网络交际语言的特征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杨大方;对偶观念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体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屈哨兵;“着”与相关被动标记的共现数目、类型及成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蒲琴;真的追求——对奥斯汀、塞尔言语行为解释的修正[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7 王大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语言哲学中几个问题的论述[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李树新;三国文化熟语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李树新;论人体词语的文化意蕴[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李树新;论汉语比喻义的文化特性[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付琼;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D];复旦大学;2004年
2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吴东海;傣语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连晓霞;《金光大道》:政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文学话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响;英汉表现法差异对中学生英语读写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尹红蕾;俄罗斯民族的情感性在俄语某些语法范畴中的体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珞翰;中小学文学教育问题初探——兼论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熊英;土家语衰落趋势刍论[D];广西大学;2005年
5 任华东;诗意言说:透射幽暗的亮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向琼;品牌名称的偏离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文叶;释“语文”[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云;汉语越南语机器翻译实验系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9 杨镇;江、河、湖、海、川文化义阐释[D];内蒙古大学;2006年
10 李文超;实践与理论的对话:高中语文课本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万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体育价值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02期
2 邓建勇;;江西永新盾牌舞传入时间和源流考证[J];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兵;永新盾牌舞音乐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1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72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