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探析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海外推广——基于“汉唐乐府”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17:10

  本文关键词: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探析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海外推广——基于“汉唐乐府”的个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跨文化传播 表演艺术 U型模型 移情 文化折扣


【摘要】: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解析了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走向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文化折扣困境,提出突破"U型"凹底,激发观众的移情反应,是中国传统表演艺术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其走出国门的真正价值所在。本文以台湾汉唐乐府南管古典乐团作为个案,研究传统表演艺术在跨文化市场中的推广模式,并对传统表演艺术"走出去"的扶持方式提出了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表演艺术 U型模型 移情 文化折扣
【基金】:2012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扶持项目评估体系”(合同号:7-201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J709.2
【正文快照】: 表演艺术作为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和传播方式,在影像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表演艺术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卓越的艺术感染力、视听兼备及现场互动性,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很多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波;;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道先,侯曙芳;简论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乐琼;;现代设计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李秀岩;郭振宇;;通俗音乐文化审美气质的变异与本真回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付海菊;包永江;;由画入化——中西绘画背后的文化差异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王娟;;音乐艺术“激活”科学思维活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7 李雪;黄菁;;电脑效果图的表现魅力——科学与艺术的交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8 昝楠楠;陈刚;;北京奥运建筑艺术美漫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许春亮;;中国画的审美意境追求[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刘漫;;试论唱曲舞蹈的本质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倩;;苏新宏“新生态”艺术的价值[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杨娅萍;;有容乃大——试论新时期美术教师前进的方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6 袁恩培;张磊;;论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张璋;段嵘峰;刘晗;;在地学科普中探索“地学艺术”之路[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年

8 董焱;;以舞蹈关注生命健康——中国当代健身舞蹈的价值体系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路平;蔡龙云武学思想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5 李三强;“变相”之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松;中国武术的艺术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李媛;从传播学视域对展示空间的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杨先艺;设计策划与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2 江保锋;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木子;装饰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湃;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晓妹;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震;袁运甫艺术综述[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永荣;林泉之心 缘情写意[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景秋;河北省普通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迎;现代河南钧瓷造型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化交流简讯[J];人民音乐;1984年10期

2 孙慎;中国音乐家协会五年来会务工作报告[J];人民音乐;1985年09期

3 罗德栽;振兴民族音乐 培养优秀人才[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4 秦润明;浅谈表演艺术家的修养[J];艺术探索;1998年S1期

5 黄向峰;;论二胡表演艺术[J];东方艺术;2005年20期

6 吴世杰;;演奏员的表演艺术刍议[J];辽河;2009年06期

7 胡红;;“非遗”大潮下的传统表演艺术回眸——以音乐、舞蹈为例[J];四川戏剧;2010年06期

8 李qe之;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Ru造最新最美的音乐艺术[J];人民音乐;1960年09期

9 马思聪;提高独唱独奏水平问题的我见[J];人民音乐;1963年02期

10 严良X ,杨鸿年;合唱艺术的新成果——总政歌舞团合唱、重唱、表演唱音乐会听后[J];人民音乐;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靖;;寻找最美、最动听的声音——高师合唱课训练初探[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刘群杰;王淑香;;开发中枢神经对舞蹈的主动支配意识[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十周年会庆暨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施德玉;;台湾“竹马戏”音乐之探讨[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赵宋光;;从艺术的本质规律看诗与音乐两者审美意识的共性与特异性[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宋天芬;;傩仪舞蹈与傩戏舞蹈的特色及区别[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邢传佩;杨敏;;民间艺术的奇葩,中国民族文化的遗产——“海城高跷秧歌”首批申遗成功[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邢传佩;;海城高跷秧歌的特点及风格[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李晓燕;;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指挥表演“八卦鼓”舞[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10 王凡;;声乐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涛;双旱船“艺术之舟”还能撑多远[N];农民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红艳;名人办艺校如何才靠谱?[N];北京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雪芹 王敏;虾灯舞 ——演绎水之精灵[N];常德日报;2011年

4 记者 陈久志;杭州爱乐首度亮相国家大剧院赢得满堂喝彩[N];杭州日报;2010年

5 ;澳大利亚表演艺术团体大幅裁员[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张永红;浅谈舞蹈演员的表演艺术[N];楚雄日报(汉);2010年

7 本报记者 裴诺;音乐厅只露半张脸[N];音乐周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石一宁;现代舞:接触大地与社会的舞蹈[N];文艺报;2001年

9 吴宗群;中国戏曲倾倒维也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文光;《黄帝颂》一个多年的梦想[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仕一;剧场表演艺术之审美感知的默会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强;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3 赵志安;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丁翠苓;台湾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车延芬;从舞谱到舞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朱宁宁;英美实验音乐:1950-1970年代[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王东雪;当代泉州南音传承社会运行机制研究(1980年至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宇佳;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新;太康道情戏音乐及其表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张玉玉;彭丽媛歌剧表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王海波;论歌唱中的表演[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4 张胜环;歌唱中的形体表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宁馨锐;对歌唱中形体语言内容的探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欣;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师娟娟;豫西蒲剧唱腔音乐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赵敏;论彭丽媛在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中的表演艺术[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康柳;河北赵县南寺庄背灯挎鼓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巍;关于何纪光“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32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732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