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哈尼族、彝族乐作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04:11
本文关键词:红河县哈尼族、彝族乐作舞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河县乐作舞 舞蹈套路 文化价值 保护与传承
【摘要】:红河县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红河州境内哈尼族、彝族分布较广的地区之一。红河县乐作舞是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为当地哈尼族、彝族所共同拥有,因乐作舞在两个民族文化中表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使得红河县乐作舞无论是在舞蹈的艺术呈现上,还是在文化的内涵解读上都表现出两个民族相互交融的共性特点和互为独立的个性特点,如此丰富的文化构成要素促成了其文化多元性的发展,体现了其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论文试图通过梳理红河县哈尼族、彝族乐作舞的今与昔,对比分析红河县哈尼族、彝族乐作舞文化的异与同,以谋求红河县乐作舞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间传承与校园传承间构建的良好平台上获得和谐发展。 本文包括绪论、四个章节、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源起、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章简要概述红河县哈尼族、彝族的基本概况;第二章从红河县乐作舞的萌芽期、形成期、发展的成熟期来梳理其艺术本体的发展脉络;第三章通过红河县乐作舞的文化特征、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功能的对比分析,对红河县乐作舞进行多维的文化阐述;第四章主要运用大量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引证红河县乐作舞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现状,并为红河县乐作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拟定相关措施。结语部分对全文及研究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红河县乐作舞 舞蹈套路 文化价值 保护与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第一节 选题缘起7-8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8-10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10-12
- 第一章 红河县哈尼族、彝族基本概况12-18
- 第一节 红河县哈尼族、彝族历史源流12-16
- 一、 哈尼族、彝族的族源12-14
- 二、 红河县哈尼族、彝族的迁徙14-16
- 第二节 红河县哈尼族、彝族的生存空间16-18
- 一、 地理生态环境16-17
- 二、 人文社会环境17-18
- 第二章 红河县乐作舞的渊源与流变18-45
- 第一节 红河县乐作舞的萌芽期18-23
- 一、 哈尼族、彝族、汉族对乐作舞的界定18-21
- 二、 乐作舞中的原始舞蹈形态21-23
- 第二节 红河县乐作舞的形成期23-32
- 一、 哈尼族、彝族乐作舞的动作来源23-28
- 二、 哈尼族、彝族乐作舞的风格动律28-32
- 第三节 红河县乐作舞发展的成熟期32-45
- 一、 红河县甲寅乡甲寅村哈尼族乐作舞套路33-36
- 二、 红河县阿扎河乡垤施上寨村彝族乐作舞套路36-45
- 第三章 红河县乐作舞的文化阐述45-72
- 第一节 红河县乐作舞的文化特征45-53
- 一、 同源文化特征45-49
- 二、 迁徙文化特征49-51
- 三、 母子文化特征51-53
- 第二节 红河县乐作舞的文化内涵53-62
- 一、 哈尼族、彝族乐作舞文化内涵的独立性53-58
- 二、 哈尼族、彝族乐作舞文化内涵的交融性58-60
- 三、 哈尼族、彝族乐作舞文化内涵的多元性60-62
- 第三节 红河县乐作舞的文化功能62-72
- 一、 文化功能演进的因素63-66
- 二、 文化功能的演进轨迹66-72
- 第四章 乐作舞发展之路的探索72-91
- 第一节 红河县乐作舞保护与传承的现状72-86
- 一、 红河县乐作舞的发展现状72-78
- 二、 案例分析78-82
- 三、 态势总结82-86
- 第二节 红河县乐作舞的发展对策86-91
- 一、 重拾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86-88
- 二、 搭建民间传承与高校教育间的桥梁88-91
- 结语91-93
- 参考文献93-96
- 致谢96-97
- 附录97-1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e
本文编号:751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75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