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竹竿子”与“前行色”考论

发布时间:2017-09-07 00:52

  本文关键词:“竹竿子”与“前行色”考论


  更多相关文章: 竹竿子 参军色 前行 前行色 登歌者


【摘要】:"竹竿子"在宋代宫廷乐舞、杂剧演出中具有指挥职能,地位显著,其在北宋时就传入朝鲜,历经元明清,至今在山西、河北等地民间祭祀戏剧演出中仍有留存。自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以来的一些戏曲史著作及学者,对"竹竿子"有所论述,但至今有关"竹竿子"及其相关范畴的一些重要问题还未完全明了,仍存在误解与混淆。结合域外文献、正史及近年来新发现的手抄本材料,对"竹竿子"(元明清称为戏竹)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知:"竹竿子"在北宋时随乐舞传入高丽,但后来二者又产生了很多不同;宋以降,"竹竿子"的形制及执竹竿子者的称谓、服饰随时代不同而变异;"前行"、"前行戏竹"、"竹竿子"、"参军色"等是不同的范畴,它们有联系但又有区别,考证并首次提出"前行色"指的是"登歌者"。探讨"竹竿子"及其相关范畴,有助于解决戏曲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
【作者单位】
【关键词】竹竿子 参军色 前行 前行色 登歌者
【基金】:山西省教育厅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上党傩文化与祭祀戏剧研究”(0405203)
【分类号】:J709.2
【正文快照】: 一、中国宋代“竹竿子”与朝鲜“竹竿子”宋代宫廷乐舞、杂剧演出中有位手执“竹竿子”的“参军色”,他勾曲、舞、杂剧表演,念致语口号,负责礼乐指挥,具有重要作用,宋笔记中记载较详,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条言:第四盏如上仪舞毕,发谭子,参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运荣;;宋代嫁妆初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谢欣;元剧结构拾遗[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顺中;;试析王国维的天才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陈业新;;皖北花鼓灯探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杨春;从历史上文化的整合过程看当代文化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刘志飞;;南北朝骈文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7 王昭;李辉;;简析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8 朱占青;;《水浒传》女性形象: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折射[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王平;;萧德祥与元末明初杂剧的“改编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汪超;;论元代戏曲的尊体现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双;;汉画像“乐舞百戏”图中“狂欢化”的文化解读[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建民;;我国民间节庆吉祥食品的符号功能与商品学意义[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4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来国内学界的中韩关系史研究综述[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清慧;明代藩府刻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龙浩;19世纪《燕行录》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金花;士人与土司[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臧慧远;《西游记》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常桂红;苏轼尚“谐”诗歌的审美取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顺中;论王国维的诗学观[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沈燕杰;《乐府指迷》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李秀义;《琵琶记》艺术再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雷慧慧;霍克斯英译本《柳毅传书》中的操纵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何斓;教化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丽敏;李氏朝鲜官制及其所受中国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敏华;“竹竿子”考[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2 黄竹三;“参军色”与“致语”考[J];文艺研究;2000年02期

3 王为民;宋代的节目主持人[J];长寿;1995年03期

4 黎国韬;;竹竿子与西藏传统乐舞关系试探[J];西藏研究;2009年02期

5 宋俊华 ,王开桃;引戏非戏剧角色辨——兼谈竹竿子与副末开场[J];戏曲艺术;2003年03期

6 康保成;“竹竿子”再探[J];文艺研究;2001年04期

7 琳达·杰瑟普;;竹竿子女生[J];家教世界;2009年09期

8 元鹏飞;;净脚新考[J];中华戏曲;2010年01期

9 麻国钧;;竹竿子再考[J];中华戏曲;2002年02期

10 琳达·杰瑟普;邓笛;;竹竿子女生[J];故事作文(高年级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麻国钧;;“行”的仪礼→“停”的戏剧——队戏源流辩[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钟涛;;宋大曲以歌舞演故事探略[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蔡湘江;;试论闽南民间舞蹈的多源性特征[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广臣 范树清 薛广明;坡地变大棚户均上3万[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汪娟邋 本报记者 钱f^ 实习生 肖笛;响簧扯“响”洛带[N];四川日报;2007年

3 初训;茼蒿产业“兴”了20年[N];丹东日报;2006年

4 汪俊芳;晋剧[N];太原日报;2007年

5 陈敏 特约通讯员 田维进;许家坝镇创新工作方法显成效[N];铜仁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会斌;棚菜拉动致富车 农民乐陶小康路[N];辽宁日报;2006年

7 周晗 筱灵 久凤;郭集“经济移民”推动城镇建设[N];扬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冉永平;农村电价开始降了[N];人民日报;2001年

9 见习记者 王莉莉;他们的爱,润物无声[N];温州日报;2011年

10 杜学德;武安傩戏探秘[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浩东;冯晖墓出土砖雕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寇文娟;唐宋宫廷宴乐表演体制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王东;史浩《,

本文编号:806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06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f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