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气质与科学精神融合之作——喜读《中国花鼓灯》
本文关键词:理论气质与科学精神融合之作——喜读《中国花鼓灯》
更多相关文章: 花鼓灯 李春荣 文艺理论研究 喜剧性 定于一 生命本质 艺术特色 艺术爱好者 内部机理 审美移情
【摘要】:正当下文艺理论研究正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自觉期,文化觉醒便不仅必要,而且宝贵。由李春荣主编的《中国花鼓灯》(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就是这种觉醒的产物。该书多说并存,是文艺理论步入文化自觉的成果与标志之一。该书学理与史料共美,华彩与平实同艳,勇敢与严谨齐芳。全书处处显现着理论气质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平实文风。例如关于花鼓灯起源,多说并收,把在花鼓灯老艺人和专家学者中长期并存的各
【作者单位】: 安徽省文联;
【关键词】: 花鼓灯;李春荣;文艺理论研究;喜剧性;定于一;生命本质;艺术特色;艺术爱好者;内部机理;审美移情;
【分类号】:J722.212
【正文快照】: 当下文艺理论研究正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自觉期,文化觉醒便不仅必要,而且宝贵。由李春荣主编的《中国花鼓灯》(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就是这种觉醒的产物。该书多说并存,是文艺理论步入文化自觉的成果与标志之一。该书学理与史料共美,华彩与平实同艳,勇敢与严谨齐芳。全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淑敏;“圣泉”滋润的奇葩——谈企业与花鼓灯“联姻”[J];舞蹈;2002年05期
2 傅丽;;浅谈安徽花鼓灯的教学思维[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刘芳;;安徽花鼓灯的生命力[J];四川戏剧;2007年02期
4 魏萌;;花鼓灯,“楚声”之遗风[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潘丽;;花鼓灯的文化内涵解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马彩娣;王军;;浅谈花鼓灯艺术的角色及表演形式[J];大众文艺(理论);2007年12期
7 吴芳;;安徽花鼓灯的保护与发展[J];广东艺术;2007年02期
8 孙姗姗;;“情”在花鼓灯中的不同表现方式[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4期
9 蒋法武;;听老艺人讲花鼓灯[J];江淮文史;2008年06期
10 董振亚;;花鼓灯艺术改革之路[J];江淮文史;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耀华;蚌埠花鼓灯全国折桂[N];安徽日报;2007年
2 赵凤兰;专家认为花鼓灯艺术要多层面活态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郑荣健;花鼓灯艺术要扎根民间沃土[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刘玉琴;中国花鼓灯艺术保护见成效[N];人民日报;2007年
5 李跃波;花鼓灯舞进“鸟巢”[N];安徽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夏树;东方芭蕾花鼓灯在传承中保护[N];农民日报;2008年
7 耿文娟;凤台花鼓灯艺校实现完美“艺术转身”[N];淮南日报;2009年
8 张文文;从“二人转”走红看花鼓灯发展[N];安徽日报;2010年
9 本报通讯员 赵军 本报记者 晋文婧;安徽花鼓灯舞红台湾岛[N];安徽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赵丽娜 通讯员 梁雷 叶枝;我市花鼓灯传承保护成果喜人[N];蚌埠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丽;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戎龚停;沿淮玩灯人—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花鼓灯演艺群体[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晓懿;怀远派花鼓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成香;颍上花鼓灯的调查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陈琳琳;安徽花鼓灯“冯派”舞蹈艺术考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周辕;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发展轨迹与传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宁;安徽花鼓灯运行形态及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吴志鸽;凤台花鼓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魏麒;花鼓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贝贝;浅谈安徽花鼓灯锣鼓的传承与发展及面临的几个问题[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张婧;安徽蚌埠花鼓灯存在形态与传承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喻林;安徽花鼓灯音乐的考察与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08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0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