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交谊舞实践课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交谊舞实践课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 交谊舞实践课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摘要】:文章通过实验、调查、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交谊舞选修课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学效果上合作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运动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体育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基础部;承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衡水学院体育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交谊舞实践课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分类号】:J722.8-4
【正文快照】: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被国外教育专家、学者称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育改革。在我国新的教育改革中,也明确提出了“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①。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和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立;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毛振明,吴键,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国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周安娜;对中专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3 胡庆山,钟宏胜,王健;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分类及其选择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4 贾秋;试论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黄萍;李宏伟;;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划分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6 王晓林;;构建大学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多维因子辩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5期
7 张新,吴海燕,赵一平;面向21世纪体育教学中的情、爱、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赵立;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宋亚炳,黄晓明;以看图自学为主要模式的武术普修教学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10 李书泉;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中庆;;高中新课改中对女生体育锻炼状况的跟踪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王迪;;小群体教学模式在体育院系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首文;李凤;;合作学习在幼师女生田径教学中的实践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闫闯;我国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孙焕江;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斐;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篮球主项提高课教学现状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钿壬;济南市普通高校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模式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国景涛;中德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庞兵武;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散打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刘博;阳光体育背景下大课间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詹丽娜;鲁西南农村中学阳光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唱;警察体育实战训练课教材结构体系的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周耀虎;卑尔根孔子学院武术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振明,吴键,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李丽;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人才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曾纪伟;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及要求[J];高教论坛;2005年02期
3 赵延林,刘金凌;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5年03期
4 胡凯,李双海;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应实施多层次教育[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范素萍;曾文波;郭广辉;;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6 周贺;;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新探[J];教育导刊;2006年03期
7 弥返;;我为什么选择高复[J];成才与就业;2006年08期
8 张金福;刘翠兰;;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心理及调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年01期
9 于海川;张扬;;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师;2006年06期
10 杜英杰;王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桂娟;;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2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3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晓军;黄克孝;;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徐亮;王江平;;区域经济结构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新波;单洪雪;王学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贺彬;衣芳;;谈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郑丽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制度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英;不再让学历决定一切[N];中国人事报;2005年
2 记者 张茧邋通讯员 童志宏 刘彦妮;5所高职院校接受“省检”[N];湖南日报;2008年
3 李海英;省高招专科、高职院校录取线公布[N];沈阳日报;2008年
4 记者 赖红英;广东公开招聘高职院校特聘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彦;打造高职院校排头兵[N];黑龙江日报;2009年
6 记者 张宝敏;人才培养不达标 学校招生要减少[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志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促进海南高职院校内涵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查结联;新成立六所高职院校招生[N];安徽日报;2004年
9 何学坤 刘淑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以人为本[N];中国贸易报;2005年
10 记者 郭弘 实习生 罗苏;今年高考升学率将比去年下降一成[N];重庆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4 邓宏宝;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6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拥华;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的创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傅龙华;走向完整的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荣丰;湖南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咏梅;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塑造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卫振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7 王嘉禄;山西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张小军;江苏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郑爱芳;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孔德文;高职院校德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29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295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