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舞龙嘘花民俗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17:22
本文关键词:台江县舞龙嘘花民俗文化研究
【摘要】:虽然世界上有龙的神话和传说的不只是中国,但是只有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家,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虽然在中国的各个民族中,龙的神话,龙的传说十分丰富多彩,表现各异,但在贵州省台江县,龙的文化除了保持大中华龙的共同特征外,还有自己独有的特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理解和诠释台江县元宵节期间舞龙嘘花民俗文化活动。研究舞龙嘘花活动的文化形态、文化特征、传承与变迁等内容,对保护、传承、弘扬和挖掘整理舞龙嘘花民俗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几千年来,龙不仅以优美的形象活跃在台江苗族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各个方面,而且已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苗族人民的精神领域。在诸多龙文化形式中最活跃、最形象、最普及、最有动感、最引人注目的是龙灯文化。它储藏于人们的心里,谈吐于人们的口中,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上,约定着人们的聚散,凝聚着人们的意志,影响着人们的走向,是人们生存和举步的一个真实而神秘的动力。在这种龙文化的动力推动下,台江县在每年正月十四和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以该县台拱镇为中心,方圆几十里的苗族村寨都扛龙汇聚在台拱镇举行舞龙嘘花比赛和舞龙嘘花闹元宵活动。台江县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97%以上,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苗族的神灵和图腾。在苗族看来,万物都可以化为龙,龙神无处不在。祭祀龙神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为苗族服饰的龙文化、苗族的独木龙舟文化、苗族的龙灯文化等形式。在这些龙文化中,苗族同胞最喜爱、最火爆、最狂热的当数台江县元宵节舞龙嘘花民俗文化活动。台江县民间龙灯文化和独具特色的舞龙嘘花活动,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衰?本研究认为舞龙嘘花节是苗汉共度的节日,同时体现了汉民族传统节日在苗族地区得到移植和发扬,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节日;表现了苗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以及他们依赖族群的原始集体观念和互助观念;展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以及深邃的文化内涵;舞龙文化是促进民族地区团结友谊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
【关键词】:台江县 舞龙嘘花 民俗文化 传承 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722.214
【目录】:
- 摘要逡逑5-7
- ABSTRACT逑7-11
- 1 前言11-14
- 1.1 选题依据11-12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选题意义13
- 1.3 研究思路13-14
- 2 文献综述14-20
- 2.1 有关民俗文化综述研究14-15
- 2.1.1 民俗概念综述14
- 2.1.2 文化概念综述14-15
- 2.1.3 有关民俗文化的研究15
- 2.2 有关舞龙项目的研究综述15-18
- 2.2.1 有关龙文化的综述研究15-16
- 2.2.2 有关舞龙运动在学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16-17
- 2.2.3 有关舞龙运动文化价值功能研究17-18
- 2.3 关于台江舞龙嘘花的研究18-19
- 2.4 研究技术路线步骤19-20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0-24
- 3.1 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20
- 3.1.1 研究对象20
- 3.1.2 调查对象20
- 3.2 研究方法20-24
- 3.2.1 文献资料法20-21
- 3.2.2 实地调查法21
- 3.2.3 访谈法21-23
- 3.2.4 逻辑分析法23-24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4-69
- 4.1 台江舞龙嘘花民俗文化的生态环境24-28
- 4.1.1 自然环境24
- 4.1.2 文化环境24-28
- 4.2 台江舞龙嘘花的文化形态28-57
- 4.2.1 台江舞龙嘘花的口承文化——起源传说29-31
- 4.2.2 台江舞龙嘘花的组织结构31-34
- 4.2.3 台江舞龙嘘花的活动程序34-55
- 4.2.4 舞龙嘘花的禁忌55-57
- 4.3 台江舞龙嘘花的文化内涵57-59
- 4.3.1 农耕崇拜57
- 4.3.2 生殖崇拜57-58
- 4.3.3 驱邪求吉58
- 4.3.4 族群认同58-59
- 4.4 台江舞龙嘘花的文化特征59-62
- 4.4.1 舞龙嘘花是苗族力量与勇敢品质的展演59
- 4.4.2 舞龙嘘花是苗族求吉心理的表达方式59-60
- 4.4.3 舞龙嘘花具有特定的文化圈层结构60
- 4.4.4 舞龙嘘花的民间传承方式60
- 4.4.5 舞龙嘘花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性60-61
- 4.4.6 舞龙嘘花是苗族文化的载体61
- 4.4.7 舞龙嘘花是村寨之间交流的平台61-62
- 4.5 台江舞龙嘘花的传承与变迁62-69
- 4.5.1 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变迁62-66
- 4.5.2 台江县舞龙嘘花在不同时期的变迁66-69
- 5 结论与建议69-71
- 5.1 结论69-70
- 5.2 建议70-71
- 致谢逡逑71-72
- 参考文献72-74
- 附录A 台江县舞龙嘘花实地调研图片74-79
- 附录B79-80
- 附录C80-84
- 附录D84-86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亮;麻晨俊;孙宇;徐京朝;胡昌领;;舞龙舞狮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年04期
2 段全伟;吕韶钧;雷军蓉;;高等院校《舞龙舞狮》课程开展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吴冰;;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许顺湛;;龙文化与中华民族[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刘晓;花蕊;王涛;;龙文化与舞龙运动的发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王继强;;中国舞龙运动价值功能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8年03期
7 李传军;;论元宵观灯起源于西域佛教社会[J];西域研究;2007年04期
8 唐韶军;开发中国舞龙的社会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学术版);2005年09期
9 黄凤兰;舞龙文化探析[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10 欧阳大霖;侗家龙灯吉利文化初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舒;湖北红安张家湾舞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2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3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