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
本文关键词: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
【摘要】: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原生态舞蹈,它们在舞蹈语言(形态、节奏、步伐、呼吸、显要动作与部位、动律)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了民族的特异性。舞蹈的民族特异性与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即舞蹈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关,我们应尊重并保护舞蹈的民族特异性,优化民族舞蹈的原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舞蹈 民族特异性 生态环境
【分类号】:J70
【正文快照】: 民族差异除了生物学上的辨识以外,还可以文化相区别。文化是民族之根,舞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原生态的民族舞蹈“植根于民众,在比较固定的播布地区自然传衍,具有约定的习俗性,因而长期保存着相对稳定的传统风格和与民族生活、民族心理、民族礼俗相关的鲜明的特点”①。它记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婕;艺术体操与舞蹈交融的艺术化趋势[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吴鹏飞;达斡尔族鲁日格勒音乐结构及文化阐释[J];中国音乐学;199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斌;假面阴阳—安徽贵池傩舞的田野考察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慕羽;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1979~2006[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潘丽;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许薇;舞剧叙事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段妃;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及对舞蹈表演训练的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越;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柳银珠;中、韩佛教仪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刘丽;“学院派”东北秧歌之文化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雷娟;山西平定县“武迓鼓”的田野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段莎莎;生活的根,时代的魂[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殷鹏;18世纪美国舞蹈教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陈琳琳;安徽花鼓灯“冯派”舞蹈艺术考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宋冰;河南开封汉族民间歌舞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小兵;永新盾牌舞音乐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娜;昌黎“地秧歌”的历史演变及艺术特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环;;浅谈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2 田小玉;;浅谈舞蹈中呼吸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3 鹿新;;浅谈眼神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4 谭晓玲;;朝鲜族舞蹈中的呼吸[J];华章;2011年15期
5 田小玉;;幼师舞蹈教学中的“成功教育”[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6 张龙;;舞蹈艺术中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探微——舞蹈本位意识显现[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7 张琳;;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建构中的舞蹈动作存在阐释[J];才智;2011年23期
8 阿依古丽·麦合买提;;论克孜尔石窟的飘带舞[J];舞蹈;2010年03期
9 张晓莉;;中西方舞蹈艺术琐谈[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10 余洁芬;;浅析中国书法对舞蹈动作编创的启发[J];发展;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论舞蹈中情感与音乐的关系[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2 徐青;;舞蹈《35 71 2-》创作有感[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3 黄东辽;;浅谈校园集体舞[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4 杨书明;;说说形象[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5 赛音其木格;;浅析如何给幼儿教蒙古族舞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6 王正明;;川剧唢呐曲牌及其运用[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李其木格;麦丽素;赛音其木格;;《蒙古族传统舞蹈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6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8 李其木格;麦丽素;赛音其木格;;《蒙古族传统舞蹈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8年3月——12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9 李其木格;;“蒙古舞传统舞蹈实验教学”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10 曹娅丽;;塔尔寺、夏琼寺、罗汉堂寺“羌姆”考察[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霞;舞者牵手科学之后[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裴蕾;《大北川》不走寻常路[N];四川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红艳;第三届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闭幕[N];北京日报;2006年
4 詹晓南;最民族的就是最世界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徐舫;大家来跳“卡德尼且啦”[N];凉山日报(汉);2006年
6 汪娅敏(作者单位:安徽省歌舞剧院);试论舞蹈的语言[N];安徽经济报;2006年
7 黎辉乔邋本报特约记者 钟友国;春晚舞蹈《飞天》美轮美奂[N];解放军报;2008年
8 唐坤;四千名少年儿童展示“小荷风采”[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吴少男邋武晓瑜;回族舞蹈、服饰展演具有里程碑意义[N];华兴时报;2007年
10 记者 蔺玉堂;古代赵国有类似芭蕾的舞蹈[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彬;苏联芭蕾编导与教学历史经验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许薇;舞剧叙事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雨彤;双柏“老虎笙”舞文化现象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李秋萍;舞蹈典型细节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邹小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琳琳;安徽花鼓灯“冯派”舞蹈艺术考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郑玉玲;漳州民间舞“大鼓凉伞”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世Pr;傣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研究及教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琼;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程瑾;爵士舞基础动作技术类型与内容的初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9 徐珊珊;舞蹈体态语[D];天津大学;2008年
10 赵玺;藏族民间舞蹈“堆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46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4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