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健美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促进协调发展的对策
本文关键词: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健美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促进协调发展的对策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舞蹈与大众体育中的健美操属于人体艺术形态 ,共同植根于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两者具有一定的相融性和共通性 ,就其发展来说却存在着较大的落差。本文就其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学院体育系
【关键词】: 民族舞蹈 健美操 协调发展 对策
【分类号】:J722.21
【正文快照】: 一、前 言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人体造型艺术 ,它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的人体动作为主题艺术手段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人体动作过程 ,凝炼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变化的队形画面 ,结合音乐、舞台、美术等艺术手段 ,表现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允清,张爱平,汪广茂,王新国;粤湘桂黔滇少数民族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晋添;宋允清;;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2 廖玉光,李亚楠;迎接教育改革 推广体育新课程──健美操在香港[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都红梅;袁春;;拉丁舞融入健美操教学的优势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肖秀显;;试析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王海宏;;《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运动强度与普通大学生生理特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黄群玲;培养体育专业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胡凯;体育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8 陈岳东;竞技健美操的美学构成因素新探[J];嘉应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许晓容;21世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之社会学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黄迎春,毛毅刚;对我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风;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教学内容框架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2 张册;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改革建议[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O@黎明;健身健美操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海峰;我国竞技健美操三人、六人操运动技术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左宁宁;健美操教育理论体系创新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莹;等级运动处方运动强度的测定与适用对象的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7 岳锐;大庆示范高中健美操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宝花;对优秀女子健美运动员张萍训练计划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许丽斌;福建省高校健美操课程学习考评方法现状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丁涛;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主项提高课教学现状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裴立新,王毓瑞,韩佐生,郭层城,熊振强,舒有谟,武富刚,马世平,霍旭忠,岳继翼;西北地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基本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9年04期
2 白晋湘,钟海平,刘昆雄;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珊;一切用音乐来灌溉[J];福建艺术;2002年03期
2 付爱丽;周永强;;论健美操音乐的选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3期
3 王方;赵强;韩海军;;刍议健美操与音乐的关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5期
4 张彩虹;;浅析健美操创编中的音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7期
5 周景国;乐器、服饰和舞蹈的民族风格[J];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03期
6 韦娜;民族舞蹈与舞蹈精品[J];民族艺术;1994年01期
7 郭秦岭;;略谈文化转型期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变异性[J];作家;2009年14期
8 孙爱莉;;浅谈民族民间舞蹈与情感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2期
9 张梦缘;;刍议如何有效把握民族舞蹈风格要素[J];大众文艺;2011年09期
10 王作舟;走民族舞蹈的创新之路——与《爱的足迹》部分创作人员对话[J];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乾先;;在悖论中前行——云南民族舞蹈的立足点和发展链[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2 熊芳;;浅谈师范民间舞教学及示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王辉;;新疆维吾尔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应用[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4 李晨晖;;对大型综艺晚会舞蹈的思考[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其木格;麦丽素;赛音其木格;;《蒙古族传统舞蹈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7年9月——12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6 李其木格;;“蒙古舞传统舞蹈实验教学”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黄玲丽;;浅谈民间舞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谢迪;;毕节地区民间舞蹈的现状与发展[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9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5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10 李其木格;麦丽素;赛音其木格;;《蒙古族传统舞蹈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6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慧;舞蹈:风光无限好[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刘千圣;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N];新疆日报(汉);2008年
3 李海超;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N];兵团日报(汉);2008年
4 丁超 彭慧媛;让民族舞蹈王国再创辉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5 胡卡妮邋谢强;李军会见舞蹈界“多彩贵州行”采风团[N];贵州日报;2007年
6 张小兰邋曲艳萍;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王景志(作者系内蒙古艺术研究所国家一级艺术评论);喜忧参半话舞蹈[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8 彭宽;民族舞创作不能离开生活的土壤[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刘辉;绚丽六月 舞动新疆[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吴晶晶 周婷玉;刀美兰代表:民族舞蹈要创新但也不能乱借鉴[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萧君玲;中国舞蹈美学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邹之瑞;新中国芭蕾舞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高仙玉;中国朝鲜族舞蹈与韩国民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杨洁;芭蕾舞剧《白毛女》与胡蓉蓉的民族芭蕾探索[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莎莎;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何佳;蒙古族舞蹈与内蒙古“三少”民族舞蹈比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郭青;从少林功夫剧的成功推广论及中国民族舞蹈应如何走向市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胡继芳;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与社会生活[D];暨南大学;2002年
5 孙淼;白族“霸王鞭舞”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刘中颖;古典芭蕾舞训练方法与民族舞蹈的技术能力培养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赵玺;藏族民间舞蹈“堆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郝焰;校园舞蹈中注入乡土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9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10 金仙花;实践与理论的穿越、对话[D];延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31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93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