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舞的形态特征、运动规律及审美特质阐释
本文关键词:昆舞的形态特征、运动规律及审美特质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舞蹈艺术 昆舞 舞蹈生态学 形态特征 运动规律 审美特质
【摘要】:昆舞是从昆曲优质基因中提取舞蹈元素,通过合理化的整合以构建舞蹈语言。本文分三个层次将昆舞元素整理归纳成可操作的形态分析系统:将概括昆舞形态特征和律动特征的字诀分解成"含沉"、"顺连"、"圆曲"和"倾"四种基本动律元素;以"具有同一审美表意基质的一簇舞动"为依据,将昆舞动作单元素与典型舞畴相对应,概括成"意念和基本形态"、"手位、手式和指式"、"步伐"和"蹲、转、翻"等典型舞畴;将昆舞复合元素如"原地意念单手与上步意念双手转接零点下沉、蹲转后撤步复合掌背推拉"等归纳成典型舞畴序列。这就为提取典型舞畴的"因子项",如节奏型、呼吸型、步伐、显要动作部位及运动流程分析来呈现昆舞具体可感的形态特征提供了必要条件,让舞蹈从形态特征分析到审美特点和文化特质的概括变得方便而有效。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关键词】: 舞蹈艺术 昆舞 舞蹈生态学 形态特征 运动规律 审美特质
【基金】: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昆舞,顾名思义是从昆曲中剥离提炼,并经过体系化整合而成的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新流派。它经过2006苏州研讨会和2009南京国际中国昆舞研讨会专家学者的认证及成果发布,其艺术、教学及科研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引起国内外舞蹈界的关注。独具特色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大型舞蹈诗《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世Pr;;浅议舞蹈艺术的审美[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曹丽芳;;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年S1期
3 龚剑;;浅谈对舞蹈艺术特性的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4 王唯惟;;素质教育与舞蹈艺术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年01期
5 李琳;;浅析舞蹈艺术的动律美感[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5期
6 董宁;;浅谈舞蹈艺术在教育中的价值体现[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孙军;;重心与动作平衡在舞蹈基训课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7期
8 冯双白;;《舞蹈》见证中国舞蹈五十年[J];舞蹈;2008年12期
9 高瑾;;浅谈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2期
10 刘斌;李俊玲;;赣南采茶舞蹈的价值分析[J];飞天;2009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禾;;舞蹈艺术的超民族性和永恒价值[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陈彦;;浅谈普通高校舞蹈艺术类课程的教育功能[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蔡石香;;儿童舞蹈《还我星期天》[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4 陈冰;;舞蹈服饰——舞蹈之姐妹艺术[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5 袁伟;;舞蹈教学的美感氛围教学法[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6 阎成立;张倩;;满族萨满舞蹈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方红;;薪火相传舞新篇[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8 滕飞;;论高师舞蹈教学中加强节奏训练的重要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缪丽容;;民族风情与艺术童趣的统一——少儿舞蹈作品《翠竹声声》创作谈[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10 刘丹;;论舞蹈中情感与音乐的关系[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曦;艺术界人士表示舞蹈艺术要回归民间[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中国舞协副主席 冯双白;大河涛头话神奇[N];中国艺术报;2002年
3 记者 赵汝碧;刀美兰舞蹈艺术50周年研讨会举行[N];云南日报;2007年
4 刘千圣;舞蹈节民族舞蹈艺术论坛举行[N];新疆日报(汉);2008年
5 惟一;半个世纪的娉婷[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顾兆贵;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N];中国艺术报;2004年
7 陈丹;香港学校舞蹈节推动中国舞普及[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记者 曲志红;丁关根冀望舞蹈艺术激情拥抱新时代[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徐松兰;深圳舞蹈界喜获20项大奖[N];深圳商报;2005年
10 周迎萍;高校加大舞蹈艺术教育力度的必要性[N];中国艺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杜鹃;汉代乐舞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段妃;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及对舞蹈表演训练的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邹之瑞;新中国芭蕾舞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丁翠苓;台湾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许薇;舞剧叙事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张蔚;闹节—山东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8 慕羽;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1979~2006[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江东;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许锐;传承与变异 互动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毅德;广东省舞蹈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反思[D];兰州大学;2010年
2 孙娇娇;新媒体在舞蹈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2年
3 余盛祥;论伊莎多拉·邓肯舞蹈艺术的生命精神[D];河南大学;2011年
4 苏树培;邓肯舞蹈艺术理念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朱青;论西汉皇室舞人的舞蹈艺术[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7 李颖;贾作光舞蹈艺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洪艳;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茜;祭孔乐舞舞蹈的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张婧;论太极文化对中国舞蹈文化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62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96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