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雅乐舞谱特点及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3:28
本文关键词:明清雅乐舞谱特点及文化研究
【摘要】:明清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时期,承古萌新,是这一时代的文化特点。古典的文化进入总结阶段,集大成的著作相继问世,官方组织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明清两朝由于距今时代较近,保存下来的史料相对完整丰富,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绘制舞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对于绘制编写者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明清两朝流传至今的舞谱多为雅乐舞谱。明清两朝的雅乐舞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完整的舞谱记录,领先世界四百年。其绘制之精确,至今仍能依图排舞;其绘制之精美,让人为之赞叹。明清两朝的雅乐舞谱,具有鲜明的特点。政府主导下编纂的雅乐舞谱,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保存完整,也同时体现了统治阶级希望通过文化传播的政治理念;舞谱的绘制强调“一字一音一形”,动作准确,舞姿规范,诗、乐、舞合三为一,但同时程式化严重,应在实践中予以摒弃。行为并不是行为本身,跃然纸上的舞蹈动作中映射着行为背后的文化内涵值得注意。这些包含了政治、社会、思想等众多内容的雅乐舞蹈,其功能更为侧重礼教功能,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而轻视了其艺术特征。而在通过乐舞进行的文化交流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特点。对外交流不仅仅局限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更通过传教士带到了欧洲。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为这一时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些代表着民族文化的雅乐及雅乐舞谱亟需得到关注和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得到重视。保护和传承雅乐舞谱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通过政府支持、民众参与、建立档案、学习国外优秀方法可以得到解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定性分析法的方法,对明清两朝的雅乐舞谱进行研究。概述明清雅乐舞谱的特点,提出雅乐舞谱的文化意义,以及明清雅乐舞谱的应用现状、保护意义和保护手段。希望借此引起人们对雅乐舞蹈和舞谱的关注。
【关键词】:明清舞谱 雅乐舞 文化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依据11-12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9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13-17
- 1.2.3 文献评述17-19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9-21
- 2.1 研究对象19
- 2.2 研究方法19-21
- 2.2.1 文献资料法19
- 2.2.2 录像观察法19
- 2.2.3 专家访谈法19-20
- 2.2.4 定性分析法20-21
- 第三章 明清舞谱概述21-31
- 3.1 舞谱的定义21
- 3.2 中国舞谱发展脉络21-22
- 3.3 明清雅乐舞谱梳理22-31
- 3.3.1 明代雅乐舞谱23-28
- 3.3.2 清代雅乐舞谱28-31
- 第四章 明清雅乐舞谱的特点及文化31-41
- 4.1 明清雅乐舞谱特点31-33
- 4.1.1 明清雅乐舞谱的对称性31
- 4.1.2 明清雅乐舞谱的完整性31-32
- 4.1.3 明清雅乐舞谱的继承性32
- 4.1.4 明清雅乐舞谱的创新性32
- 4.1.5 明清雅乐舞谱的规范性32-33
- 4.2 明清雅乐舞谱映射的文化内涵33-38
- 4.2.1 明清雅乐的政治意义33-35
- 4.2.2 明清雅乐的教化作用35-37
- 4.2.3 明清雅乐的崇尚复古37-38
- 4.3 明清两代舞蹈的文化交流38-41
- 4.3.1 中国与邻国的乐舞交流38-39
- 4.3.2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舞蹈交流39-41
- 第五章 明清雅乐舞谱的困境及保护41-45
- 5.1 明清雅乐舞谱的困境41
- 5.2 明清雅乐舞谱的保护41-45
- 5.2.1 保护明清雅乐舞谱的意义41-43
- 5.2.2 怎样保护明清雅乐舞谱43-45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45-47
- 6.1 结论45
- 6.2 建议45-47
- 6.2.1 扬长避短,合理继承与发展45-46
- 6.2.2 学生应加强舞蹈理论的学习46
- 6.2.3 教师应加强舞蹈史学理论的研究46
- 6.2.4 利用科技创新,,改善记谱方法46-47
- 参考文献47-4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51
- 附录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范晓敏;;清代宫廷乐舞的社会职能分析与探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苏智华;舞谱刍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李遵;;试析排舞创编的要素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4 温显贵;;清代宫廷乐舞述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王宁宁;;在历史的终点——清代宫廷乐舞史述[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吴志强;;朱载X 舞蹈思想的现实意义[J];艺术教育;2011年02期
7 林大雄;中国正史中的中朝音乐文化交流史料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温显贵;清史稿乐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车延芬;从舞谱到舞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丽红;明代歌舞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晓茹;论朱载X <乐律全书>的舞乐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宇焓;《律吕正义后编》的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郭琛;祭孔乐舞数字化保护及其文化生存空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8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96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