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古代宫廷宴乐舞的起源与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20:41

  本文关键词:古代宫廷宴乐舞的起源与流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宴飨 宴乐舞 起源 流变 发展规律


【摘要】:宴飨作乐这种活动现象早在夏代就已发生,与宴飨作乐有关的词语“燕乐”最早出现于《诗经·鹿鸣》中的“以燕乐嘉宾之心。”而宴乐舞这种在后世宫廷宴飨时承担主要表演任务,供人观赏、具有艺术性和娱乐性,又带有一定礼仪政教功能的舞蹈表演形式诞生于东周时期,它脱胎于西周礼乐制度下的飨燕礼,既承袭了飨礼乐舞中礼仪政教功能的理性,又继承了燕礼乐舞中举酒言欢、娱人娱己的感性。宴乐舞是中国古代宫廷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在宫廷用于与宴飨相关的庆典仪式、盛大活动或宴会等,以取悦天子及群臣,并在国君宴飨四方宾客时,显示邦国友好以及代表着国家文化艺术的高度,因此,宴乐舞大多华丽精美,代表着各朝各代当时最高的舞蹈艺术成就。由于每朝每代用于宴飨娱乐的表演项目都是该朝代最高技艺水准的表演种类,因此,宴乐舞不是代代相传、千篇一律的,而是各个朝代具有其不同的特点,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宴乐舞隶属于宫廷宴飨作乐,若想对宴乐舞进行细致的研究就必须对这中国历史上融音乐、舞蹈、仪礼、制度、思想文化等为一体的特殊文化现象作深入了解,因此,本论文从探究各朝代的宴飨制度到宴飨仪式程序,再到历代宴乐舞的整体风格与特征的把握,依次层层递进进行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以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共性与特性,以求对宫廷宴乐舞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把握。
【关键词】:宴飨 宴乐舞 起源 流变 发展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09.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20
  • 一 研究对象及范畴10-11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三 研究方法及思路12
  • 四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12-14
  • 五 关于历代宫廷“燕乐”的涵义14-15
  • 六 文献中“宴乐”“燕乐”“媽乐”三词的语义异同辨析15-20
  • 第一章 宴乐舞的起源与形成20-30
  • 第一节 飨燕礼——文献记载中宴乐舞最早的承载形式20-24
  • 一 飨燕礼释义20-21
  • 二 飨燕礼的仪节内容21-24
  • 第二节 飨燕礼中的舞蹈——宴乐舞的雏形24-27
  • 一 飨礼中的舞蹈24-25
  • 二 从《诗经》看周代燕礼乐舞25-27
  • 第三节 飨燕礼的衍变及宴乐舞的形成27-30
  • 一 飨燕礼的衍变28
  • 二 宴乐舞的形成28-30
  • 第二章 开放兼容的汉魏两晋宴乐舞30-40
  • 第一节 汉魏两晋宴飨制度及仪式过程30-31
  • 一 汉代宴飨制度30-31
  • 二 晋代宴飨仪式过程31
  • 第二节 汉魏两晋时期宴飨中的舞蹈31-36
  • 一 汉画像砖中的宴飨乐舞场景31-33
  • 二 汉魏两晋宴乐舞的具体舞蹈内容33-35
  • 三 能歌善舞的主宾——“自起舞”与“以舞相属”35-36
  • 第三节 宴乐舞走向开放兼容的原因36-40
  • 一 汉代社会背景与精神风貌37
  • 二 汉魏宴飨之风兴盛37-38
  • 三 “四夷乐”的传统与汉代宫廷音乐对俗乐的吸收38-40
  • 第三章 海纳百川的隋唐宴乐舞40-48
  • 第一节 唐代“燕乐”释义40-41
  • 第二节 隋唐宴飨制度及仪式过程41-42
  • 第三节 繁盛的唐代“燕乐”文化42-44
  • 一 典礼性燕乐42-43
  • 二 宴飨性燕乐43-44
  • 第四节 隋唐宴乐舞的异域倾向44-48
  • 一 宴乐舞的异域倾向44-45
  • 二 西域风格乐舞对唐代宴乐舞的影响45-48
  • 第四章 仪式性与政教性的“回归”——宋、元、明、清时期的宴乐舞48-63
  • 第一节 四朝背景下的宴飨作乐观48-50
  • 第二节 宴飨制度与仪式过程50-55
  • 一 宋代宴飨“盏制”及仪式过程50-51
  • 二 元代宴飨制度及仪节内容51-52
  • 三 明代宴飨制度及仪式过程52-54
  • 四 清代宴飨制度及仪式过程54-55
  • 第三节 宴乐舞在礼制“回归”中的继承与转变55-63
  • 一 发展转变的宋代宴乐舞55-57
  • 二 融合共生的元代宴乐舞57-59
  • 三 保守复古的明代宴乐舞59-60
  • 四 多元并存的清代宴乐舞60-63
  • 结语63-67
  • 附录67-79
  • 参考文献79-85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85-86
  • 致谢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世洋;;《仪礼·燕礼记》所录乐式与燕射两式综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徐安琪;晚唐燕乐文化生活概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李杏丽;;唐音乐文化影响下的中晚唐传奇[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左汉林;;关于唐代教坊乐工的几个问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张艳萍;;《诗经》燕饮诗与周代燕礼的还原——《诗经》燕饮诗研究之一[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曾美月;唐代文献中“燕乐”“媽乐”“宴乐”语义异同辨析[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7 王修杰;;《诗经》中的燕飨民俗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张国强;;岸边成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学习札记三则[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刘国芳;;《诗经》宴饮诗中的“燕礼”仪节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罗明辉;清代宫廷燕乐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美月;唐代宴乐活动类型考[D];河南大学;2004年

2 周芳;先秦食举乐考探[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3 吕畅;《燕乐考原》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4 隋晓理;周代宴饮诗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张雪松;周代礼乐仪式与《诗经》宴饮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2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972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7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