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媒体艺术引发的哲学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网络媒体艺术引发的哲学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时代 数字技术 网络媒体艺术 二元哲学 三基元哲学
【摘要】:以网络为标志的信息社会,是从石器、铁器到工业时代至今,人类社会发展最深刻的革命。顺应时代的发展,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被带入到了信息时代。传统意义上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传播、欣赏和保存手段也与通讯技术、互联网传输技术、数字影像处理技术、相关应用软件与应用程序等新技术融为一体并发生质的变化,在网络媒体的平台上演化创生出网络媒体艺术。如果说网络媒体影响了人类的生活,那么网络媒体艺术也正在冲击并改变着我们对传统艺术的惯性认知。这种艺术的最大特点是:依托网络媒体这一平台,广泛吸纳众多传统艺术形式之长,用多样化的制作手段、丰富的表现技法集影像、图像、文字、声音多种形式于一体。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网络媒体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科学技术与新艺术巧妙的融合,无论是在艺术审美上还技术手段上都充分体现着一种“海纳百川”而又“和谐共生”哲学样态,这与中国先秦哲学中阴阳调和的二元思想有契合之处。 阴阳哲学作为一种有着中国古代哲学集大成地位的学说,自产生之日起一直在不断演进,其中最为经典的解读就是春秋时《道德经》中的“三生万物”三元理论,即世间万物是“阴、阳、和”三种性质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很多事物都无法用单一的对立或因果的二元思维理解,在二元对立的同时,还有一种起着调和作用的元素起作用)。传统艺术形式只注重艺术家与创作媒介的相互关系,受众只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艺术的传播方向是不可逆的。网络时代信息和手段的多样性使受众主动地参与艺术创作中成为可能—网络媒体艺术有着充分的互动性特点。因而我们在研究其艺术本质的时候,需要将欣赏者的因素考虑其中,除了需要考虑作为阳性要素的互联网平台(本体论)和作为阴性要素的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与手段(认识论)之外,还需要考虑以受众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即阴阳调和作用(价值论)。网络媒体艺术是这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本体、认识、价值三基元的统一。这三要素奠定了网络媒体艺术在当代艺术中饱受追捧、大行其道的基础。将网络媒体艺术理解为三基元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就更容易理解这种艺术形式“和谐”样态的根本了。
【关键词】:信息时代 数字技术 网络媒体艺术 二元哲学 三基元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1
- 1.1 选题背景9
- 1.2 论文结构9-10
- 1.3 选题意义10-11
- 第二章 艺术与哲学11-13
- 2.1 艺术是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意识形态11-12
- 2.2 哲学是艺术的深层底蕴12-13
- 第三章 网络媒体艺术的勃兴13-16
- 3.1 网络媒体艺术的诞生13
- 3.2 网络媒体艺术的定义及主要形式13-14
- 3.2.1 网络媒体艺术的概念13-14
- 3.2.2 网络媒体艺术的主要形式14
- 3.3 网络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14-16
- 第四章 三基元观的产生与发展16-22
- 4.1 先秦观点16-18
- 4.1.1 “一阴一阳之谓道”16-17
- 4.1.2 “三生万物”17-18
- 4.2 先秦观点的历史地位18-19
- 4.3 信息时代的三基元哲学19-22
- 第五章 网络媒体艺术的三基元解读22-33
- 5.1 前所未有的强大平台(本体论)22-25
- 5.1.1 网络平台的搭建22-23
- 5.1.2 数字技术的成熟23-24
- 5.1.3 创作意愿的萌发24-25
- 5.2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整合(认识论)25-28
- 5.2.1 艺术感性阶段—灵感的闪现和创意的生成25-26
- 5.2.2 技术理性26
- 5.2.3 付诸实践26-28
- 5.3 消解权威的价值形式(价值论)28-33
- 5.3.1 个体的主动参与28-30
- 5.3.2 手法和题材的广泛30
- 5.3.3 虚拟的本真30-33
- 第六章 结语33-35
- 参考文献35-36
- 致谢36-37
- 附录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婷;;电力时代的媒体艺术[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7期
2 四方幸子;;日本的媒体艺术:背景与现在[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10期
3 吴佳;Daan Roosegaarde;;“艺”随身动[J];建筑知识;2011年01期
4 邱晓岩;对数码媒体艺术现状的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2期
5 奥利弗·格劳;孙媛媛;;媒体艺术需要历史记录和存档[J];装饰;2008年07期
6 刘海飒;陈小文;;关于数码媒体艺术 陈小文教授访谈录[J];美苑;2010年03期
7 ;亚太媒体艺术机构简介[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12期
8 韩丽;;浅析计算机技术在媒体艺术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11期
9 姚斌;;白日梦——关于日本电子媒体艺术[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09期
10 苏珀琪;;我们的信任与不信任——“媒体城市:第六届首尔媒体艺术双年展”[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CBN记者 周舒 CBN摄影记者 王晓东;媒体艺术是时间的展开[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张亚萌;中瑞媒体艺术感知“延时”[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 美周;中瑞联展媒体艺术“延时”[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 实习生 黄芬妮;科技加艺术,还是艺术[N];深圳商报;2011年
5 边涛;数码助力中国影视创作[N];中国电影报;2005年
6 编译 本报记者 程佳;日本:采纳民间方案培养动画人才[N];中国文化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康世伟;后现代混合媒体艺术的美学现象及解读方式[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2 王印;技术语境下“媒介”对艺术形态影响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3 刘静;网络媒体艺术在当代生活中的表现及影响[D];河北大学;2007年
4 谷雨;交互媒体艺术[D];大连工业大学;2008年
5 韩静;关于网络媒体艺术引发的哲学思考[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6 朱晨燕;现代媒体艺术在普通高中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志强;以现代媒体艺术提升高中生视觉素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69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06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