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文学”存在到“文学性”存在——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探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04:35

  本文关键词:从“文学”存在到“文学性”存在——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性 文学存在方式 形式主义 文化研究


【摘要】:"文学存在方式"主要是追问"文学怎样存在"的问题,比抽象地索解"文学是什么"要好得多。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语言学转向和文化研究的兴起,文学从执拗于自身的纯粹语言、结构、形式领地到弥漫于一切非文学话语和文化文本之中,其研究的对象不再是纯文学文本,而是关涉人文社科诸多领域的社会文化文本,即文学性文本。伴随文学性的蔓延,一切的历史叙事、哲学观念、神学故事都打上文学的语言情结,文学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存在方式。后理论视域中的文学存在应在规避传统现象/本质的二元思维模式基础上,着眼于实体性、整体性、关系性的构建。
【作者单位】: 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存在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为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万物的“存在”一直是哲学家们探究的对象,而且哲学家们力求在这种探究中寻找世界的本源。这种哲学“存在”又势必影响到对文学存在的思考,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文学理论往往是哲学理论的注脚,某种文论思想特别是某种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维.洛奇,王晓群;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11期

2 杨矗;;文学性新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娟;;从先秦“用诗”看其诗歌观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王敏;;解构主义误读理论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张群;;论“音乐形象”的确定性、可塑性、随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潘啸龙;朱瑛;;潘岳人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徐天戍;;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进书;;不粘不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4 盖生;;文学是语言艺术:一个命题的还原——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赵文;;反思与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与当代文艺学建设刍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李有光;;祈向多元——中国诗学解释学基本阐释向度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泓峻;;文学对语言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文学价值论研究维度[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郑文桥;回归伊甸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晶;具象绘画的抽象意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义;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多维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9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岳川;英伽登的作品结构论与审美价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2 王岳川;后现代“文学性”消解的当代症候[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1165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65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