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与苏联朝鲜人文学发展的历时性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朝鲜族与苏联朝鲜人文学发展的历时性比较研究 出处:《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朝鲜族和苏联朝鲜人作为迁移民族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离散文化心理。尽管他们的国别不同,但他们同样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故而他们的文学创作呈现了很多引起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两国朝鲜人文学创作始于19世纪末,迄今为止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并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朝鲜族文学发展以1945年二战结束为分水岭,苏联朝鲜人文学的发展与1953年斯大林去世有关联。中国朝鲜族文学创作始终以母语进行,而苏联朝鲜人文学创作从1960年代开始用俄语进行,母语创作越来越衰退。
[Abstract]:Chinese Korean and Soviet Koreans share the same 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discrete cultural psychology. Although their countries are different, they also live in socialist countries. Therefore, their literary creation presents many problems that have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e two countries' Korean literary creation began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and has gone through six stages of development so far.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litic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Korean literature is divided by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in 1945. The development of Korean humanities in the Soviet Union is related to Stalin's death in 1953. Chinese Korean literature creation has alway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mother tongue, while Soviet Korean humanities cre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Russian since the 1960s. Mother tongue creation is declining.
【作者单位】: 吉林省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朝鲜族与苏联朝鲜族人文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1XZW04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3;I106
【正文快照】: 绪论现在在朝鲜半岛之外居住的朝鲜人散居在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国家,人口大约有700万人。其中,居住在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朝鲜人形成了自己的作家队伍,他们组建文学团体或创办文学刊物,展开了积极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活动,并已形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兰;浅析中国朝鲜族的历史、文化和心理特点[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全国权,雨田;对中国朝鲜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世纪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年会作家热烈研讨李英淑散文[J];安徽文学;2008年01期
4 蓝帆;;长白山下的中国朝鲜族之家[J];环境与生活;2012年11期
5 朴今海,郑信哲;略论中国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郑判龙,紫荆;世纪之交:对中国朝鲜族的回瞻与展望[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姜孟山,金淑子;中国朝鲜族的特征和优势[J];东疆学刊;2001年04期
8 金元石;关于中国朝鲜族的含义[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04期
9 金虎雄;;全球化与多元共生时代的文化发展战略——以中国朝鲜族社会的文化发展战略为中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金浩;;中国朝鲜族文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评吴相顺教授主编的《中国朝鲜族文学史》[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金虎雄;;全球化与多元共生时代的文化战略——以中国朝鲜族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为主[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张子波;杨康鹃;金雄吉;金艳花;;中国朝鲜族CCR5△32基因突变的研究[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3 张子波;杨康鹃;金雄吉;金艳花;王欣昊;;中国朝鲜族Ⅰ型胶原蛋白A2、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吕瑞东;建立中国朝鲜族博物馆[N];吉林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春荣;延边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开工建设[N];延边日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杨守玉;中国朝鲜族非遗展馆接待客人4.4万人次[N];延边日报(汉);2011年
4 记者 董乐平;中国朝鲜族赴韩打工获得新机遇[N];延边日报;2005年
5 记者 战德全;文化战线要以展示中国朝鲜族风貌为己任[N];延边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军;帽儿山下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N];延边日报;2008年
7 记者 王军;《中国朝鲜族移民史研究》出版[N];延边日报;2009年
8 记者 高云;弘扬民族文化 培养有为少年[N];延边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颜玉芝;为繁荣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尽心尽责[N];延边日报(汉);2010年
10 明亮;踏着古老歌谣走过沧桑巨变[N];延边日报(汉);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崔玉花;解放前中国朝鲜族歌谣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3 金英兰;中国朝鲜族小说与在日朝鲜人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全信子;中国朝鲜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琳瑛;当代中国朝鲜族小说中的佛教因子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2 朴光星;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朝鲜族社会的重组[D];延边大学;2000年
3 李丛丛;中国朝鲜族小说中的韩国人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金晶花;中国朝鲜族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歌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姜成;中国朝鲜族体育的文化审视[D];延边大学;2007年
6 李泰周;中国朝鲜族民族自治的历史和现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姜彬;安光雄的生涯及美术作品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8 朴万龙;中国朝鲜族跆拳道的普及与发展过程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孙端英;中国朝鲜族创作的儿童歌谣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李香春;中国朝鲜族民谣溯源与探析[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9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095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