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觉的非历史性
本文关键词: 视觉 非历史性 视觉文化 艺术史 丹托 出处:《理论月刊》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当前的视觉文化研究和艺术史研究中,视觉往往被看作是文化的建构,具有历史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在视觉文化研究中,文化、政治、权力等对视觉的历史性支配被当作了视觉本身的历史性;在艺术史研究中,艺术史被当作视觉史则是由于混淆了"观看"和"呈现"两者的差别。丹托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有助于我们认识在艺术史的发展中,"观看"是不变的,变化的是艺术"呈现"的图式和技术。因此,视觉本身是非历史性的,人类对视觉的支配和再现才是历史性的。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visual culture and art history , the vision is often regarded as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 historic and changing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 However , in the study of visual culture , cultural , political , power and so on , the historic domination of vis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ight itself . In the study of art history , the history of art is regarded as the visual history because of the confusi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 watching " and " presentation "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分类号】:J02;B83-069
【正文快照】: 图像时代的到来使视觉文化研究成为了当下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在现有的大部分讨论中,研究者往往毫无批判和反思地借用西方的各种理论资源,包括本雅明、贡布里希、拉康、福柯等关于“观看”和视觉的理论。这些不同的理论在面向当代视觉文化现象时往往有不同的阐释,彼此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张传开;整体与部分范畴在古希腊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王成华;西方古典哲学对实体的追究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6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7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8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9 唐涛;论荒诞的意义——对加谬《西绪福斯神话》的一种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殷学明;从遮蔽到无蔽——海德格尔的居为何物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罗翊重;;千年逻辑之争 终成合和之解——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之根解析[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郑德东;周武忠;;“瓷艺花语”——谈花卉在陶瓷装饰纹样中的文化内涵[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6 袁承志;风格与象征——魏晋南北朝莲花图像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8 莫运平;诗学形而上学的建构与解构[D];浙江大学;2005年
9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10 杨思远;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擘;柏拉图Vs.荷马——西方文明史上哲学与文学的第一次激烈对抗与融合[D];河北大学;2001年
2 赖晓飞;培育有利我国知识创新的社会机制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3 李海青;批判的价值——休谟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洪清;知识观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于凤银;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志华;普遍规定主义与偏好功利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初枢昊;竞争的公共性空间:18世纪中后期的巴黎沙龙[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8 赵玉鹏;面向对象方法论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9 雷良;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及其与科学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2年
10 李诗和;爱因斯坦·充满现代人文精神的物理学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琦;图像时代的文学翻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李松;视觉文化语境下文学性的危机与变迁[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周宪;;视觉文化的历史叙事[J];艺术百家;2007年01期
4 聂黎生;;读图时代的视觉素养概念及其视觉素养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曹意强;;艺术史中的视觉文化[J];美苑;2010年05期
6 林玉凤;;反思“读图时代”语境下的视觉设计[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王泽庆;;视觉文化背景中的文学概论多媒体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詹姆斯·艾金斯;祁姿妤;陈芳;;视觉文化与艺术史[J];艺术设计研究;2010年02期
9 杨小彦;;作为观看控制的一种修改机制——从张大力的《第二历史》说起[J];美术研究;2010年04期
10 邵亦杨;从形式美学到视觉文化——形式问题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历史语境的多重读本[J];美术观察;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视觉文化与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呈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张书彬 王道杰;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N];美术报;2008年
3 彭亚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像社会或视觉文化时代:文化转向及其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 黄学龙;视觉文化语境中摄影文学的艺术策略[N];文艺报;2001年
5 安锋;第四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在美国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金元浦;文学是否已病入膏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曾胜;摄影文学——文学的一种生存策略[N];文艺报;2002年
8 中国人民大学 赖洪波;“新视觉文学”的开始[N];文艺报;2001年
9 景国劲;艺术文化学的当代特质[N];文艺报;2007年
10 郑洪流;中青年艺术家 谁为你正名[N];美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D];复旦大学;2005年
2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4 陈文育;图像时代的美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菡薇;方法与对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岩;视觉文化语境中电影和文学[D];新疆大学;2006年
2 季涛频;数字化时代图形传播趋势论[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黄万获;视觉文化视域中的“视觉方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琳;视觉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雷蒙;形象的创造·意象的延伸[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翔;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芹;视觉文化语境中文学的危机与生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林妍;视觉形象和现实之间的悖异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雷;视觉文化的形成和审美特性的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素华;文学的图像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1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6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