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心灵共鸣”到“反对理论”——作者意图理论的三条路径

发布时间:2018-02-21 12:11

  本文关键词: 作者意图 解释 心灵共鸣 富有意义的形式 反对理论 出处:《国外文学》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作者已死"的当代语境下,对作者意图的捍卫依然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文主要对作者意图理论在不同背景下的三类代表性观点加以评述。三种观点以意图为核心,共同将围绕该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它们不单显示了作者意图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所具有的强大包容性,也更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这一范畴的重新审视与发掘。
[Abstract]:In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of "the author is dead", defending the author's intention is still a force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mainly reviews three representative viewpoints of the author's intention theory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y not only show the author's intention as a theoretical term to have a strong inclusiveness, but also further promote people to re-examine and explore this categor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2JZD019)的资助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宪;;重心迁移:从作者到读者——20世纪文学理论范式的转型[J];文艺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方向;;“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4 宋时磊;;侦探、知识与玫瑰——对艾柯《玫瑰之名》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苗吉友;蒋雪丽;;转变我们认识文学本质的思维方式——几种文学本质观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金松林;;海子:被误读的面孔——一种现象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7 柯岚;;“法律与文学”中的“局外人”[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8 孙红;居中阐释:中西解释之途[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9 张晔;徜徉在大自然中的人——谈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与华兹华斯自然诗[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10 李跃红;论《琵琶记》在悲剧研究中的价值——兼谈一种新的悲剧思想:“核心价值破碎论”[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范立民;张楠;;文化政治研究中的教育诉求——理查德·罗蒂的教育哲学述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2 段风丽;;论《克丽斯德蓓》的宗教主题及其来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绍华;;闻一多诗歌与英美近现代诗[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霍俊明;;能否“重新作一个浪漫主义者”——1990年代以后:浪漫主义诗学的“末路”或“观念史”[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3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7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8 张鑫焱;知识/力量的反讽[D];浙江大学;2010年

9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孔帅;瑞恰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学艳;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过度阐释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汤志鹰;论当前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大伟;刑法适用中的类比推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苏前清;韩少功的“底层写作”论[D];南昌大学;2010年

6 肖燕;多丽斯·莱辛幻想系列小说的独特未来意识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7 许元洪;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林丽桃;《再别康桥》文本接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齐伟;电影批评理论的反思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艳;小说前景化语言的认知分析与翻译策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宪;;文学理论:从语言到话语[J];文艺研究;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正润;论传记的要素[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2 汪正龙;论文学意图[J];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3 罗宏;当代文艺批评写作的虚拟化迷失[J];文艺研究;2003年03期

4 吴波;从自译看译者的任务——以《台北人》的翻译为个案[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5 纪墨芳;文艺作品中神话典故译法初探[J];山西科技;1998年06期

6 武兴元;论解释文学作品的意向目标[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王建珍;意境的现代解释——从一种接受美学的视角[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刘江华;文本意义的建构机制[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9 陈嘉映;作品·文本·学术·思想[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李春青;文学理论还能做什么?——关于新世纪文学理论生长点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巍;;版本差别与作者意图——《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英译本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李红梅;;文学阐释学管窥[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丽;徐忠杰诗歌翻译中主体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进进;对不确定性的召唤:关于批评阐释状态的分析[D];郑州大学;2000年

3 王爱玲;从关联理论看《水浒传》称谓语的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康熙;从符号学角度分析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刘昕;《飘》的三个中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韩晓英;前景化与英汉文学翻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左洁;作者·文本·读者[D];苏州大学;2007年

8 马利;关联性:小说交际中意义的建构与重构[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学勤;意图谬见论的文学批评学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玲慧;关联与幽默话语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21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21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1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