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网络视觉艺术的三个风格符码

发布时间:2018-02-26 01:27

  本文关键词: 网络视觉艺术 网络艺术 风格 意义 表征 出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网络化、生活化、复调化是网络视觉艺术最为突出的三个风格符码。其中,综合性、交互性、在线性的风格表征,构成了网络视觉艺术的网络化风格符码;流行、娱乐、功利、商品化、风格的消隐等风格表征,构成了网络视觉艺术的生活化风格符码;网络群体的社会、文化意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构成了网络视觉艺术的复调化风格符码。本文对三个风格符码的意义、形成及表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Abstract]:Network, life, polyphony are the three most prominent codes of network visual art. Among them, comprehensive, interactive, in linear style representation, constitute the network visual art of network style code; popular, entertainment, utilitarian, The commoditization, the elimination of the style and so on, constitute the living style code of the network visual art,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network group, The polyphonic style code of network visual art is formed. The significance, form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three style code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国家年度课题“网络视觉艺术形态及理论研究”(项目编号:05BF0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张雪峰;;《普宁》之三重人格结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苹;;贴近女性 关注社会——浅析德国女作家尤莉亚·弗兰克的创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5 顾晓莉;;两棵相对“枝疏叶稀”的大树——简谈於梨华早期两部长篇小说中的三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6 吕曼曼;王胜利;;人性的独白——《蝇王》与《黑暗的心》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韦朝晖;;《钢琴教师》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王继敏;;论新诗语言的创造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艾娟;;《老无所依》的另一种解读——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影片《老无所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陈柳;;论小说《苔丝》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背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江丹;;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的写意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林辉;;当代中国医务社工的神贫主义传承和人文模型——一个伦理学的预设和推理[A];伦理研究(生命伦理学卷·2007-2008)上册[C];2007年

5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6 孙万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主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庞立生;理性的生存论意蕴[D];吉林大学;2003年

8 李世雁;环境危机的多向度分析[D];东北大学;2002年

9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羽红;《红色英勇勋章》的生态伦理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2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s,

本文编号:1535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35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4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