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审美:读者永恒的心灵渴求

发布时间:2018-03-02 23:05

  本文选题:文学审美 切入点:读者 出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代社会,消费主义主导下的永无止境的消费欲望,日益造成物质泛滥状态下的精神贫乏。人类生存的本质应该是在世界上充满劳绩地自由创造,努力突破有限的具象世界,达于无限的自由精神境界。文学审美正是要引领人不断超越日常生活,领略本真生存的光华,创造一个充满无限神性的世界。就此而言,文学审美是所有追寻诗意本真生存读者的永恒渴求。
[Abstract]: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endless desire for consump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umerism is increasingly causing the spiritual pover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terial flooding. The essence of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to create freely in the world full of achievements, and to strive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ed concrete world. The aesthetic of literature is to lead people to constantly transcend daily life, appreciate the splendor of true existence, and create a world full of infinite divinity.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literature is the eternal desire of all readers who seek the true existence of poetry.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预科教育学院;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传统研究基金会主席 赛义德·侯赛因·纳瑟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杜维明 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彼得·乔希姆·卡赞斯坦;[N];中华读书报;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刘建国;;意境欲开 心花竞吐——试论陶艺的意境表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9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娜;;真善美——文学的价值追求[J];商业文化;2010年04期

2 韩啸;;论网络文学的审美嬗变与价值重构[J];中州学刊;2010年06期

3 易兰;;文学审美的关联认知机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闫玮;;略释魏晋时期的人格审美对文学审美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8年01期

5 徐亮;语言的展开与文学审美性质[J];甘肃社会科学;1987年05期

6 高侠;文学审美心理反应内核──人格建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任遂虎;论文学审美的中介因素[J];社科纵横;1998年01期

8 叶继奋;去观赏那“枯树架上的葛藤花卉”——谈文学审美意义的解读[J];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12期

9 杨扬;城市化进程与文学审美方式的变化[J];文艺争鸣;2004年01期

10 田青;痛苦的抉择和乌热尔图随笔创作[J];学术探索;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春艳;;试论科学的精神价值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大纲)[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林进桃;;浅析《读者》的成功之路[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叶金娣;;试述图书馆人文关怀[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任春香;;浅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A];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12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绮生;王甲东;;新时期人文精神对医学科普期刊的渗透趋势[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詹曙萌;;提高导读工作质量 促进图书馆与读者和谐相处[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林爱灵;叶宝珍;;中学图书馆实施人文关怀的思考[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齐丽娜;;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世杰;;从一份调查看农民读者的需求[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梁家崧;;让图书馆能吸引住更多的未成年人——柳城县图书馆开展少儿活动的实践和思考[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博士生 云慧霞;大众传媒与精神价值重建[N];文艺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刘文宁;AA制的精神价值[N];工人日报;2001年

3 张立文;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评论员 郭振清;珍惜“感动”,且在“感动”中前行[N];工人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胡振;“义乌发展经验”的时代精神价值[N];浙江日报;2006年

6 宋俊岭;埃比尼泽·霍华德:将精神注入田园城镇[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雷达;批评:根本问题在于思想资源和精神价值[N];光明日报;2008年

8 许维萍;春节的文化精神价值[N];辽宁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 金莹;重构散文的精神价值[N];文学报;2010年

10 林 宁;世贸废钢与点废成金[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国;互动中的盘旋[D];复旦大学;2005年

2 陈民;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士生;小说《红嫂》及其跨媒介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于林立;媒介性:后现代艺术的存在[D];山东大学;2005年

5 吕菊;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严耕;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高健;英语元话语的人际—修辞功能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8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严健民;中国当代山水画在美国东部的认知[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10 郭荣丽;文化理念的构建与落实[D];黑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惠玲;文学审美的“新世纪”想象[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2 穆旭光;空间视角下的文学审美[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梁娅;建构中的网络文学评判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云翠;中国新表现主义的精神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瑶;论知识的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郭海燕;当代文学第一现场勘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门孝伟;大众文学审美价值传播的问题及策略[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婧;洛水文学审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宁大治;英美科幻小说的伦理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静;论接受理论及其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8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58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7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