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如戏——前摄影时代的视觉文化对东西方艺术发展的影响
本文选题:目光 切入点:戏剧感 出处:《美术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论题所关注的核心,不是某一艺术家、艺术流派或艺术作品,而是关注一种关于"目光"的历史性转变,或者说,本文的论题就是人们(包括艺术家和艺术公众)看画方式乃至看整个世界的视觉模式的一次转变。这次转变,源自于摄影术发展的时代,但本文关注的不是摄影技术本身的发展细节,而是着重探讨一种以往的"目光"与我们今天习惯了的"目光"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笔者把照相术兴起之前的那种"目光"的特征,描述为"戏剧感"或"如戏"的目光,在我们今天看来同样是"再现性"的主题性创作,其实在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经历着一场目光的剧变,事实上,这次目光的转变不仅影响到绘画,也包括戏剧、照相、电影、电视乃至整个人类的视觉文化。
[Abstract]:The focus of this thesis is not on an artist, a school of art, or a work of art, but on a historic change in vision, or, in other words, The topic of this thesis is a change in the way people (including artists and the artistic public) see paintings and even the way they see the world as a whole. But this article does not focus on the detai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graphy itself. Instead, it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yes" of the past and the ones we are used to today. The vision described as "dramatic sense" or "like drama", which we see today as "reproducing," actually experienced a dramatic change of sight between 1830s and 80s, in fact, This shift in vision affects not only painting, but also drama, photography, film, television and the visual culture of mankind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北方美术》;
【分类号】:J1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邵亮;;戏剧感的衰落——从德拉罗什的历史画看艺术趣味的变迁[J];荣宝斋;2011年10期
2 学前;;董希文与《开国大典》[J];时代风采;1997年04期
3 廖羽;;詹建俊与《狼牙山五壮士》[J];中国美术馆;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王雪松;;伦勃朗作品中油画语言的特色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2 罗志鹤;;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基督形象[J];飞天;2011年22期
3 黄辉云;;试论印象派在艺术感觉和观察方法上的新突破[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周海青,贺国强;浅论文化对艺术发展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5 宫诚;;美术发展中的文化选择[J];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安吉乡;文化在艺术发展中的位置、作用及影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刘继炜;论油画的肌理美[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8 詹虎;试论中西园林与建筑景观的艺术特征[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刘曦林;;历史题材与历史经验[J];美术;2010年02期
10 杨凤鸣;;米勒《晚钟》的形式语言与意蕴表达[J];美术大观;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吉春阳;秦宣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剑锋;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D];上海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甜;论印象派绘画的主客观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张筠;绘画光影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D];海南大学;2011年
3 张蒙;大匠不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4 魏华;陈洪绶与伦勃朗艺术人格心理探析与比较[D];河南大学;2002年
5 王裕亮;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紧张[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勇;设计融合自然演绎的启示[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李朗然;中法古典园林艺术比较[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林琳;17-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瓷器贸易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9 韩路;凯绥·珂勒惠支艺术独特的女性视角[D];河南大学;2010年
10 谢毅辉;伦勃朗的油画语言、绘画思想和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彭万墀;欧洲重新检方学院派的得失[J];世界美术;1984年02期
2 宁夏;;摄影技术对绘画的影响[J];三峡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3 毛羽;学院派挂历的雅和俗[J];新美术;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玉;张海生;;论侦探小说的视觉性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张淼;;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语言交际行为探析[J];甘肃教育;2008年06期
3 高丽君;陈静茹;;魅力信号——肢体语言的教学启迪[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李林;;达达尼昂的背叛——再看《铁面人》却被玫瑰征服[J];青年文学家;2010年19期
5 朱玉;;废墟·花园·“高明的目光”——华兹华斯《废毁的茅舍》引发的思考[J];国外文学;2006年03期
6 郑伊看;;阿拉斯式的艺术史研究方法[J];艺术设计研究;2010年04期
7 周海天;;试谈卡夫卡作品中的“耻辱”主题[J];文学教育(上);2011年07期
8 郭宏安;让·斯塔罗宾斯基:目光的隐喻[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4期
9 张羽佳;;当德里达遇见猫——一种关于动物伦理或“人的自传”的哲学话语[J];世界哲学;2010年06期
10 谷麦玲;;浅谈课堂教学的细节魅力[J];青年文学家;2010年1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霞 陈大鹏;你的项目为何不能吸引银行目光[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2 陈钢;目光被迫关注欧洲[N];中国商报;2001年
3 火言;“会”聚世界目光[N];中国质量报;2002年
4 孙杰 张毅;增长的中国经济吸引世界的目光[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5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专科门诊主任 袁浩龙;把别人的目光“抛”在身后[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李华;目光应瞄向海外[N];国际经贸消息报;2002年
7 江西国投 张毅;投资目光聚焦奥运事业[N];中国证券报;2001年
8 董沛;资本的目光[N];工人日报;2000年
9 记者 石新荣 邓苏勇;西部风情吸引世界目光[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本报评论员;把目光投向基层[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婷婷;试论拉康的“目光”理论[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3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6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