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郁达夫创作与翻译的美学一致性

发布时间:2018-03-05 09:46

  本文选题:郁达夫 切入点:创作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郁达夫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几乎是个蒙尘的领域,而他的创作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则更是个有待深入探索的问题。郁达夫的创作作品与翻译作品在思想内容、主人公形象、作品格调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美学一致性,体现了二者之间相生相长的互动关系,说明了翻译与创作在一国之文学中同等重要。这对研究兼作家与翻译家于一身的"五四"翻译家群体也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Abstract]:Yu Dafu'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almost a dusty fiel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creation and translation is a problem to be explored in depth. The style and expression of the works show obvious aesthetic consistency, which reflects the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It shows that translation and creation are equally important in a country's literature, which is also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the "May 4th" translators, who are both writers and translators.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215号)
【分类号】:I046;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久明;郁达夫与英国感伤主义文学[J];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央波;;从多元系统角度看“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管龙娟;;郁达夫感伤小说的创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3 张利芹;;同是天涯沦落人——论《沉沦》和《芝加哥之死》中的精神苦难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高路;;从《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译介看翻译文学的二次生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玉珠;;浪漫情怀下的感伤与夸饰——论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批评风格[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翟莲花;;欲驾飞涛驰白马,潇湘浙水可通潮?——浅议郁达夫《沉沦》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的接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7 杨雄琨;;梁启超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事业的发展[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8 张万敏;;论郁达夫的译者主体性——以日本作家作品的翻译选材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9 付胤;;论五四时期(1917-1927)翻译文学的繁荣[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10 张一玮;;汽车旅行:郁达夫游记的跨文化书写[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滋池;未完成的现实主义:192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面向[D];上海大学;2010年

6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韵莎;试论中国俄语专业翻译教学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娟超;从翻译的政治角度来看归化和异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颜纯;意识形态对广告语翻译的操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伟卓;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万鹏;俞平伯散文创作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添玉;《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的嬗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广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D];河南大学;2011年

8 赵艺遐;郁达夫创作心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灵巧;抗战时期重庆翻译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阚斌;鲁迅的文学翻译与现实关怀[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括;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与创作的“历时”研究[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2 唐立新;关联与互动——论卞之琳翻译与创作的关系[J];云梦学刊;2002年03期

3 罗顺江,马彦华;文学创作与翻译之异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王娴;;浅议《木木》与《在寒风里》[J];沧桑;2010年08期

5 张道振;;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黄焰结;;权力开路 翻译为媒——个案研究高行健的诺贝尔文学奖[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7 陈凯军;赵迎春;;《Moment in Peking》中的翻译痕迹探析[J];作家;2011年14期

8 采诗;;赏析郁达夫印鉴[J];博览群书;2008年10期

9 赵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抒情特色谈[J];益阳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10 赵海彦;从“自我表现”到反“异化”——郁达夫文学观及小说主题阐释[J];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胡其林;;浅谈散文创作的特点和体会[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路东平;;《红楼梦》中的詈语使用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任东升;焦良欣;;《天路历程》互文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赵凌河;;新文学现代主义思想理论解读[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小山;;他还有一盏童心灯——阅读屠岸老师翻译的儿童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杭零;;中法文化年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8 王吾堂;;略谈文章的主体结构形式[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刘雪明;“翻译不是跨栏,,绝非越快越好”[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文敏;为翻译说几句话[N];浙江日报;2010年

3 王青松;翻译:艰苦与甜蜜相伴[N];文艺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把中国智慧翻译到西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翻译学博士生导师 朱振武;鲁迅文学奖翻译奖空缺引发的思考[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徐钺;《读诗的艺术》和它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雪明;“翻译就跟谈恋爱一样”[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8 殷国明;在翻译的大洋里探索 追寻和创造美[N];光明日报;2001年

9 周宪;读来别有一番滋味[N];光明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李卿;“翻译就像一个智力游戏”[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亚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丹阳;论文学翻译的创作本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秋蕾;衔接与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叶琳;评价理论在童话翻译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3 徐鹏;从《柳林风声》看童话翻译中的儿童本位原则[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李卫霞;王蒙对约翰·契弗小说《自我矫治》的翻译与“季节系列”小说创作:接受与创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毛琳茹;论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刘园;从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看译入语意识形态和诗学对翻译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峰;小说对话的翻译——从主观化对等的角度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三个中文译本的个案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娟;从操纵论看郑振铎翻译泰戈尔[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刘晓丽;《红楼梦》引语翻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蔡健;“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的女性主义视角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9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69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a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