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潭泻春,古镜照神”——“虚静”之张力探寻
本文选题:虚静 切入点:不动之动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摘要】:"虚静"是一种张力状态,"虚静"的功能效应与张力存在有极大关系。从静态来看,作为创作主体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虚静"在"不动之动"的紧张制衡中勃发出无限张力,充满了巨大的势能,是一切艺术表现的基础;从动态来看,以虚静到极点的心灵去映照大千世界的"飞跃的生命",其间的张力可以中断现实的时空,打开心理的时空,从而达到无限和无穷,冥合至高无上的宇宙精神,实现艺术功能上的"核骤变"。
[Abstract]:"Silence" is a kind of tension, "effect of silence" and the tension has great relationship. From the static point of view, as a kind of special mental state creation subject, "Xujing" in the "motion" of the tension in the balance issued by the infinite tension, full of great potential.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art; from the dynamic point of view, with quiet heart to pole to shine "leap of life" universe of 1,000,000,000 universes, the tension can interrupt the reality of time, space and time open mental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infinite and infinite universe, spirit of Pluto supreme, realizing the artistic function of "nuclear fusion".
【作者单位】: 咸宁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良志;“虚静”说[J];文艺研究;198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叶旦捷;《聊斋志异》美学思想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周全田;禅宗文化的悟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冯莉;;汉晋诸子“论”体考述——以《文心雕龙·论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潘志亮;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折射的时代精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赵学存;;宗白华关于中西美感发生论的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宋金亮;;从《世说新语》中再说德行与个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汪东;;对当代素描实践性教学的再认识[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珂;;大陆和台湾新诗形体建设比较——新诗的诗形建设历史的散点透视[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鹏;;消费性产品情趣化设计方法探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刘立光;;汉画像中人物图像的美学特点[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雅峰;;汉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的西王母仙界图式分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慧;;网络媒体艺术的视觉审美特征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C];2008年
7 张建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审美观[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希富;;中国传统民居室内装饰陈设[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孙蓉蓉;;“通变”论与“新变”说[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建舜;;云冈石窟双窟造像的审美文化研究——模式、分解与对称、互补[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安平;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7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f替,
本文编号:1718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1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