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接受模式的转换及其审美效应之嬗变
发布时间:2018-04-22 19:11
本文选题:当代审美文化 + 审美效应 ; 参考:《文艺评论》2012年01期
【摘要】:正审美文化在迅猛发展中对当今人们审美生活的最大影响就是接受模式的大转换。这种转换在改变我们传统审美接受模式和习惯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审美效应的走向,从而发生了审美接受效应的嬗变,形成了新的审美效应形态。这些改变是很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Abstract]:The great influence of positive aesthetic culture on people's aesthetic life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ception mode. This transformation not only changes the mode and habit of our traditional aesthetic acceptance, but also changes the trend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 effect, thus changes the aesthetic acceptance effect and forms a new form of aesthetic effect. These changes are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and thinking.
【作者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戴冠青;;世纪之交:电子文化的美学冲击与文学的美学地位[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田川流;文学与艺术的契合与互动[N];文艺报;2010年
2 王琪森;回归文艺的审美导向功能[N];解放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2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凤;影、视、网与当代审美文化[D];扬州大学;2001年
2 陈静;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口头程式”现象浅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坤;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暴力现象探析[D];扬州大学;2005年
4 刘大先;文化群落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多元化[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梅;审美嬗变中的网络艺术[D];厦门大学;2008年
6 刘冠君;当代审美时尚: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D];山东大学;2007年
7 黄珊珊;色彩与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舒晓峰;生命的幻象 真性的回归[D];安徽大学;2003年
9 林U,
本文编号:1788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8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