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外国文学翻译成就与翻译观
本文选题:冰心 + 外国文学 ; 参考:《兰台世界》2013年28期
【摘要】:梳理冰心外国文学翻译成就,发现其不仅仅数量多,而且涉及多方面题材。更为重要的是,冰心在外国文学翻译实践中形成的翻译观,对当前翻译界具有重大启示。
[Abstract]:Combing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of Bing Xin's foreign literature, we find that it involves not only a large number of subjects, but also a variety of subjects. More importantly, Bing Xin's translation concept formed in the practice of foreign literary translation has great implications for the current translation circle.
【作者单位】: 沈阳体育学院;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佩璇;冰心的翻译与翻译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张白桦;;“弃儿”的辛酸——被忽略的翻译家冰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冰心;我和外国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论译者译材选择中的主体性——冰心翻译活动个案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2 燕艳;;浅谈冰心与狄更斯创作中的儿童形象[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刘金龙;高莉敏;;论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与翻译原则[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佟玉龙;;冰心散文与传统散文意象分析[J];才智;2010年03期
5 邵珊珊;;冰心翻译思想与创作思想的融通[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刘小玲;;“圣母颂”对中国女性主义的启蒙——冰心对母亲形象的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4期
7 冯惠玲;;冰心“爱的哲学”生成环境浅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林佩璇;冰心的翻译与翻译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黄忠廉,张平,施跃进;冰心与翻译[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10 徐婷婷;;承袭中的突破与创新——论冰心影响下琦君的散文书写[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孙崇文;抗战以前中国基督教大学及其学生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石曙萍;文学研究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帅;“五四”小说身体话语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余婉卉;“学为世界人”的迷思——晚清民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喜泉;论冰心作品中的普世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明杨;拓荒者的声音[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苏倩;目的论视角下看译者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成静;论文学翻译中的女性译者风格[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一丁;从阐释学看冰心译本《吉檀迦利》中的译者主体性[D];郑州大学;2010年
6 燕晓鸣;论冰心散文世界中的“爱”与“和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陶婧;冰心译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明达;从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学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苏婷;冰心的自我认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赵莹莹;翻译伦理观观照下冰心翻译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益玲;评《世界文学名著选评》第四集[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2期
2 魏玉传;;翰墨溢香 冰心映日[J];收藏界;2003年05期
3 徐景洲;外国文学语言分析的误区[J];阅读与写作;1996年08期
4 柳安娜;;“双刃”性 树立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理念[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1期
5 张伟红;;顺、真、美——浅析《吉檀迦利》冰心译本[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08期
6 秋实;《当代文学翻译百家谈》将出版[J];俄罗斯文艺;1985年06期
7 朱徐瑞;;外国文学作品翻译问题研究[J];作家;2008年20期
8 张勇玲;;论冰心“爱的哲学”观的表现及社会意义[J];创作评谭;2000年04期
9 汪文顶;冰心散文的审美价值[J];文学评论;1997年05期
10 黄裔;略论“新冰心体”的艺术风格[J];语文学刊;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佩璇;;从冰心、泰戈尔的主体经验看翻译中积极接受的重要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金龙;刘晓民;;论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与翻译原则[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歆耕;谁是“谋杀”文学的“元凶”?[N];文汇报;2010年
2 本报通讯员;吴东魁作品在荣宝斋拍卖会上创新高[N];菏泽日报;2007年
3 朱振武;中国翻译文学:从经世致用到文化消费[N];人民日报;2010年
4 谭旭东;倡导儿童文学“新主流”[N];学习时报;2005年
5 马毅杰;文学的年龄[N];山西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刘雪明;“翻译不是跨栏,,绝非越快越好”[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7 特约记者 徐珏 记者 余传诗;著名翻译家杨自伍25年“译”一书[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9 冯骥才;文学翻译的两个传统[N];文艺报;2009年
10 王蒙;抢她的人,可能就是她帮过的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清;从互文性视角看冰心文学创作在翻译作品中的映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张思睿;论冰心译《吉檀迦利》的风格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胡娟娟;冰心诗歌翻译的风格及成因[D];中南大学;2009年
4 纪晓玲;女翻译家冰心及其译作《吉檀迦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一丁;从阐释学看冰心译本《吉檀迦利》中的译者主体性[D];郑州大学;2010年
6 梁伟丽;翻译美学视角下冰心汉译《吉檀迦利》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7 李丽;社会符号学观照下的《吉檀迦利》中译本比较[D];中南大学;2006年
8 杨会;中学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比较文学理论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谭芳;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翻译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宇;中外文学中两类儿童形象比较[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9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1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