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当代文艺美学视点对“妙悟”说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8-05-16 21:33

  本文选题:文艺美学 + 妙悟 ; 参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摘要】:文艺美学作为当代世界美学的重要分支,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文艺美学由中国学者提出,经过多年的理论建构,已经臻于学科性的成熟,却仍然有继续发展和提升的必要与空间。文艺美学有浓厚的民族性根基,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是其主要的理论资源。宋代诗论家严羽倡导的"妙悟"说,在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传统中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有着不可低估的美学理论价值。关于严羽诗学思想的研究成果虽多,但如果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来重视观照,"妙悟"说包含了创作论、作品论和鉴赏论互相贯通的理论内涵,可以为文艺美学的内在结构的突破提供有益的借鉴。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ontemporary world aesthetics, literary aesthetics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30 years. The aesthetics of literature and art was put forward by Chinese scholars. After many years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it has reached the maturity of discipline, but it still has the necessity and space to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promote. Literature and art aesthetics has a strong national foundatio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is its main theoretical resources. The theory of "Miao Wu" advocated by Yan Yu, a poetic commentator in the Song Dynas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aesthetic tradi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has a theoretical value of aesthetics that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Yan Yu's poetics, if attention is paid to i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terary aesthetics, the theory of "Miao Wu" contains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 of creation theory, works theory and appreciation theory. It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literary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文艺美学建构意义研究”(10BZW19)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王进;;反本质主义与叙事嬗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冯莉;;汉晋诸子“论”体考述——以《文心雕龙·论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李永贤;;论廖燕“愤气说”的内涵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张振龙;;建安文人用典的创新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宛小平;;从新发现朱光潜画论“残稿”看其绘画美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束莉;;汉晋文化思潮演进中的谯郡夏侯氏家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农;;士族文化与六朝诗学的审美情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审美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鄂启科;;生命的共感——布依族情歌赋、比、兴探微[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6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柳旭;;浅析电视空间新技术对审美体验的影响[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8 曹美娜;;论“器”[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张静;;中华吟诵的前生今世——兼论吟诵在语文教育普及的必要性[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8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常桂红;苏轼尚“谐”诗歌的审美取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丹;《东方朔集》校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慧;佛教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赵忠煜;萧瑟人生的凌云健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岳川;“中国当代文艺美学前沿问题研究”述要[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2 周来祥;三论文艺美学的对象、范围和学科定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张劲松;“文艺美学”何以可能[J];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王艳玲,张秀敏;解读文艺美学研究及当下意义[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4期

5 王德胜;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J];文艺研究;2000年02期

6 赵奎英;论文艺美学的规范化与开放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王一川;;今日文艺美学的限度与开放[J];当代文坛;2006年06期

8 熊敬忠;;开路者的脚步——胡经之教授的《文艺美学》及其理论贡献[J];南方论丛;2006年01期

9 杜书瀛;文艺美学:内在根据与学术理路[J];理论与创作;2003年04期

10 王志尧;别开生面的文艺理论新著──读陈长生先生的《文艺美学论要》[J];南都学坛;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柯汉琳;;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罗中起;;艺术与审美之辩:关于文艺美学的反思(摘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德胜;;文艺美学:“双重变革”与“集体转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栾昌大;;创作论问题断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5 姚文放;;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6 宋俊丽;;论创作的实践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吴士余;;重视人物关系的典型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8 朱寨;;艺术思维是意象思维[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9 高晓梅;;也议“神与物游”[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向荣;毛泽东文艺美学研究的新开拓[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王汶成;全国文艺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简述[N];光明日报;2001年

3 姚文放;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N];光明日报;2001年

4 傅其林;不为人知的杰作[N];文艺报;2009年

5 史忠义;“神思”与文学幻想相契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周萌;诗家中道[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赵兴红;文学批评之功能[N];文艺报;2008年

8 李庆本;超越审美研究与文化研究[N];学习时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莫海艺;探究贵州原生态民族文艺特质之美[N];贵州民族报;2011年

10 魏饴;构建中国学派的文艺鉴赏美学[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小红;严羽“兴趣”说及其对后来诗论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2年

2 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刘振良;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邓莉;“妙悟”与“直觉”的可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刘桂霞;文艺美学园地的拓荒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

本文编号:1898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98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7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